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吃出健康 孩童營養 不讓小孩肥胖走樣的12個祕訣

不讓小孩肥胖走樣的12個祕訣

出處/ 2000年9月號/第176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688
收藏 瀏覽數 : 2688
不讓小孩肥胖走樣的12個祕訣

兒童的飲食習慣通常學習自家人,提供孩子正確的生活習慣,將有助於體型的改善。如果父母能讓孩子自小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及活動習慣,可大幅減少未來肥胖的機會。

不想小孩肥胖走樣,父母必知 

1.有正確的體型認知

許多父母誤以為小孩愈胖愈可愛,是自己養得好的表現,以致忽略幼兒肥胖與成年肥胖的高關聯性。 

2.提供孩子多樣化的飲食

由嬰兒開始吃固體食物起,即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各種食物,並且嘗試新食物。研究指出,可能需要 8~10次接觸、品嚐才能讓孩子接受某項食物,因此不要在嘗試一、二次後就放棄,應建立起一種很明確、一致的期望,即當你提供新食物時孩子就會嚐嚐看。

如果在孩子剛開始嚐試乳汁以外的新食物時 (學步期之前 )就開始這種策略,效果最好。因為到了學步期孩子的自主性及獨立性就增加。到了兩歲左右,孩子和新食物接觸的機會大增,飲食很容易就變成一種權力的衝突,如果早建立起嚐試新食物的規律性,可減少和餵食有關的負面互動。 

3.維持愉快的用餐氣氛

呈現新食物的情境必須是正面的或中性的,在不愉快的氣氛下強迫孩子進食某項食物可能產生反效果,鼓勵或獎勵 (但不是用另一種你不希望他吃的不健康的食物 )、溫馨和諧的進食氣氛,較能讓孩子接受食物。 

4.不以食物作為獎賞或交換條件

用一些交換條件誘使孩子吃食物,可能會產生反效果,使孩子不喜歡那樣食物,當交換條件消失後,孩子反而更不會吃那種食物。若用甜食或零食鼓勵孩子吃,則要當心可能使孩子更愛甜食或零食。 

5.父母與孩子責任分工

父母對孩子的飲食應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採用責任分工制。父母的責任是「提供子女健康的食物選擇」,但是由子女去決定「什麼時候吃,以及吃多少」 

6.提供健康的食物選擇,移去誘惑物

兒童並沒有選擇健康食物的能力,因此父母必須協助他們做健康的選擇,指出各種健康的食物,限制或排除高脂肪或高糖的食物,但讓孩子根據他的生理狀況 (飢餓或飽足 )來決定進食的時間和份量。 

7.讓「活動+運動」變成家庭生活的一部份

鼓勵孩子能動就動,常走路、爬樓梯,進而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一星期至少有三天從事比較激烈、能促進心肺功能的活動,每次 30分鐘。 

8.教導孩子體能活動的技巧

安排孩子參加一些學習體能活動技巧的課程,讓孩子更喜歡各項體能活動,而且更安全的活動。 

9.找出稱讚孩子的理由

父母必須要了解雖然孩子的行為有「好」或「壞」,但孩子永遠是「好」的。因此,稱讚或指責孩子時應針對孩子的行為,而非孩子。 

10.做為孩子的角色典範

父母應該要能改進自己的飲食及活動習慣,才能對孩子發生良好的示範作用。 

11.建立全家共餐及活動時間

父母和孩子一起用餐及活動,除了可在用餐及活動時發揮示範作用之外,亦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如前述不要用食物作為獎賞孩子行為表現的東西,可用和父母共同進行活動,或增加相處的機會,來鼓勵孩子的行為。 

12.教養方式要有一致性

如果父母在教養方式上不一致或是前後不一致,某些時候放棄了原有的原則,順從孩子,可能會助長孩子衍生不良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不一致的教養對於不良行為的加強作用,可能更甚於完全沒有限制的教養方式。

如何協助孩子進行體重控制

家中有肥胖兒童的家長,應如何協助孩子做體重控制呢?除了上述一般飲食教養原則之外,尚需注意下列數點: 

1.了解改變的重點不是「體重」,而是生活習慣

兒童體重控制首要著重「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在養成正確的飲食及活動習慣之後,體型即會逐漸改變。由於兒童期成長迅速,身高也在增加,所以體型的改變不一定反應在體重的降低上,所以在孩子做體重控制時,家長首要的任務是,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活動習慣,給予支持及適當的鼓勵。 

2.目標分級、合理

不要期望快速、大幅的改變孩子的體型或行為,一次只設定幾個行為改變目標,成功之後再設定下一步的改變目標。太大幅度、太快的改變,往往無法成功,也易導致放棄,所以在找出需要改變的行為之後,由最能做的一些項目開始做起。 

3.家庭以實際行動參與體重控制

兒童的生活習慣 (包括飲食和身體活動習慣 )通常習自家人,包括父母、兄姊。因此,家人亦應檢討自己的生活習慣是否恰當,找出家庭的共同問題及解決方法,例如是否常吃高脂肪的肉,常用油炸的烹調方法,家庭活動以聚餐為主,很少從事運動性活動等。讓全家人一起改變,培養良好的飲食及活動習慣,正向健康的家庭環境,才能使孩子的改變長期且持久。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