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彷彿身體著火,會造成器官、組織逐漸失去功能,導致肝炎、肺炎、腎臟炎、自體免疫疾病、關節炎、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2004年《時代》雜誌更將「慢性發炎」稱為人體的「神祕殺手」!究竟該如何自我檢測身體是否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呢?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說,慢性發炎就像千面女郎,許多疾病都是從發炎開始,接著以不同面貌呈現,讓人忽略原來是慢性發炎作祟。所以,減少發炎產生的機會,才是防治大部分慢性病的重點。
從細胞層面來看,人體發炎時能清除細菌,是因為產生了「自由基」,把自由基當成子彈去「氧化」細菌,藉著氧化作用來分解細菌。所以,近年被汙名化的「自由基」並不全是壞東西,人體內的白血球需要藉著它來消滅有害微生物;但問題在於這些清除的過程中,若組織內的抗氧化劑濃度不夠時,溢出細胞的自由基就可能「誤傷」其他的細胞膜,當嚴重誤傷時,會使人老化地較快,甚至產生慢性病或罹患癌症,這就是慢性發炎可怕的地方。
調控「氧化壓力」、對症下藥
才能減少慢性發炎
「抗氧化」的原理是「減少自由基」,當我們攝取足夠的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A、C、E)就能消滅自由基,減少體內的「氧化壓力」。之前有新聞報導,一位健檢報告中血壓、血糖、血脂肪都正常的人,卻突然心肌梗塞,並檢驗出體內有急性發炎反應,這可能是體內氧化壓力太高所導致。
也就是說,藉著適度的氧化來清除細菌或老舊細胞是必要的,但當氧化規模失控時,就是人體的大災難。為了減少氧化壓力,我們除了一開始就避免發炎轉變成慢性之外;已經有急、慢性發炎的人,也應該要比完全健康的人,攝取更多的抗氧化物質來減少自由基。
很多人慢性發炎的原因,是工作壓力大、受不了老闆、睡眠不夠等難以調控的因素,臺大醫院副院長、臺大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指出,根據研究,「憂鬱」、「肥胖」是造成免疫失調的常見原因,當民眾發現免疫失調,常需要一段時間持續努力才能恢復。
另外,慢性發炎還可能來自於長久不癒的運動傷害、三高相關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只要根本原因沒有移除,慢性發炎就會繼續。也就是說,慢性發炎常與病症互為因果,因為根本原因無法移除,導致慢性發炎,而慢性發炎又構建了一個不利於病症恢復的環境或體質,使病症更難好,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對待慢性發炎如同「逆水行舟」,如果只是以目前的模式在保健,健康其實是持續惡化;想明顯改善,一定要先循線找出原因,再用「比惡化更快的速度」來抗氧化、對症下藥,才可能恢復到發炎以前的健康水平,這樣才能真正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