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中醫養生 小心新冠肺炎夏季仍蟄伏!濕性體質者必學的2招中醫抗疫法

小心新冠肺炎夏季仍蟄伏!濕性體質者必學的2招中醫抗疫法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146
收藏 瀏覽數 : 3146
小心新冠肺炎夏季仍蟄伏!濕性體質者必學的2招中醫抗疫法

新冠肺炎至今尚無解藥,七月份中央研究員何美鄉公開表示:「冬天(新冠)疫情一定會再來!」她說,新冠肺炎受到季節很大的影響,夏天感染時症狀較輕微或無症狀;另外,她又舉了台人赴日之後確診的案例,提醒大家「夏天新冠仍潛藏在社區」的警訊。

新冠肺炎剛開始中國在大規模爆發時,曾以中藥做為第一線治療用藥,沒想到有效率竟高達9成以上。在這些經驗之後,中醫知道「濕性體質」是高危險群。然而,夏、冬兩季正巧是人體內最易累積濕氣的時候;既然如此,今夏的「除濕」工作便是「超前部署」,值得大家認真去做。
 

武肺病毒「喜溼」
濕性體質易轉重症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新世紀中醫診所郭哲彰院長說,新冠肺炎病毒的特色是「喜歡濕氣」,雖然各種體質的人都有機會接觸而感染此病,但濕氣重者病況會較嚴重。而將「濕性體質」再用「寒、熱」屬性分為「寒濕(即濕寒)」、「濕熱」的話,其中又以「濕熱」體質最容易轉成重症,也就是說死亡機率也相對高。

所謂「濕」,是相對於「燥」來區別的分類法,指的是體內(滯留)的體液太多;而「寒」、「熱」就是一般人理解的「冷底」、「熱底」。若以症狀來區分,濕熱、濕寒常有以下不同:

寒濕體質:舌色淡紅、舌苔白滑、怕冷、易水腫、大便稀或呈水狀
濕熱體質:舌色紅、舌苔黃膩、皮膚易出油或長痘痘、大便軟黏臭

在症狀方面,西醫目前正苦於新冠肺炎呈現的症狀多樣,容易疏漏誤判,但中醫卻已經有初步的分類。郭哲彰院長指出,感染武漢肺炎後,症狀的差異是:

濕寒體質偏向倦怠、(骨盆附近)肌肉痠痛、暈眩、腹瀉或便秘、嗅覺或味覺喪失、頭痛。
濕熱體質偏向咳痰黃黏、喉嚨痛、高燒不退。
 

 排濕法1 
控制環境濕度在45~55%

台灣在疫情的初期,防堵就做得很好,但這只是一時的安全,在解藥問世之前,風險依然存在。民眾可以加強排濕來強化體質的抗疫能力,郭哲彰院長建議從環境濕度、食物兩方面下手。

郭哲彰院長解釋,雖然運動或在熱天,只要流汗都有排濕效果,但最重要的是「環境濕度」,因為在濕度太高的環境生活,即便流完汗之後暫時排濕了,但後來濕氣仍會入侵毛孔,最後體內的濕氣反而會增加。像是有一個患者曾在頂樓加蓋的房子裡打坐,因為又濕又熱,打坐時的確流了很多汗,但後來依然身體腫脹、中暑。

在夏天,中暑必須同時符合兩項條件,即「濕且熱」,所以容易中暑的人,最快的方法就是「控管好室內的濕度」。郭哲彰院長提醒,尤其是在睡前要做好調控,因為睡眠時間長達8小時,影響也較大。另外溫度的話,建議以25℃為最舒適。
 

 排濕法2 
善用芳香植物化濕

郭哲彰院長說,中醫有所謂的「芳香化濕」,只要是芳香類的植物都有排濕效果,包括芳香精油、芳香的食物,其中芳香精油、植物可以用「聞」的來保護鼻咽部;植物則可以入菜、當茶飲、入藥來化濕。

但是,各種植物化濕效果不一,其中最好用、最有效的是「薑」。而大蒜、辣椒等熱性、易引起亢奮的「刺激性」辛香料,不要吃太多,以免體質更熱,反而可能變成易使此病惡化的「濕熱」體質,另外陰虛體質的人也要避免。

郭哲彰院長近期就曾遇到吃大蒜吃到皮膚搔癢難耐,以及吃咖哩吃到流鼻血的患者,這些情況都已經適得其反。以下建議寒、熱體質分別適合的辛香料有:

寒性體質:薑肉、茴香、薑黃、胡椒、肉桂
熱性體質:菊花、薰衣草、迷迭香、薄荷、薑皮(或嫩薑)

郭哲彰院長提醒,刺激性越強的辛香料,越不適合抗疫「在家」的時候多吃,在家時、尤其在夜晚,宜選擇芳香但不刺激的,以免想要平靜休息卻太過亢奮;而在白天外出前則可吃一些略刺激的,可提升在外時的應變能量。

另外,在目前台灣的武漢疫情暫時告一段落的春末夏初,常有「乍暖還寒」的天氣,他也指出有些人此時常常會頭暈,是因為寒濕入侵人體,可以酌量使用「薑皮+黑糖」泡成水,來趨解此時的寒濕之氣但又不助熱。而油炸食物、甜食、便祕等也會加重濕熱;所以「少油少糖、均衡飲食、吃足夠的膳食纖維」等等原則,中西醫的觀點是一樣的。

雖然人類無法完全掌控病毒的擴散,但卻絕對可以透過「調整體質」來強化抗病力,這樣即便真的遭到感染,也可減輕發病程度;倘若今年秋冬之際,武漢肺炎又捲土重來,至少我們又多了一項抗病的準備。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