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青春期 自我情緒處理能力不同,受到霸凌的反應也不同

自我情緒處理能力不同,受到霸凌的反應也不同

出處/ 2020年9、10月號/第390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999
收藏 瀏覽數 : 3999
自我情緒處理能力不同,受到霸凌的反應也不同

由奧斯卡影帝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DC反派電影《小丑Joker》,令不少觀眾印象深刻!片中成功地將小丑的掙扎描繪出來,呈現了反社會人格養成的可憐之處。究竟長期被霸凌、欺負,會不會造成人格扭曲、甚至出現反社會人格?一項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認為,霸凌的受害者在日後出現健康和社會問題的風險較高,但是「情緒能力(emotional competence)」可能是影響霸凌受害者是否因霸凌帶來負面影響的重要因素。

研究者選擇一項網路社群媒體應用程式的使用者,包括6,403位、年齡介於12〜18歲的青少年(1,925位男性、4,478位女性)的資料進行分析。探討了網路霸凌受害者的實例,以及其他個人和社會的橫斷面資料,並就其處理情緒的能力(稱為「情緒能力」)與受網路霸凌影響的程度進行相關性探討。(延伸閱讀:孩子在學校遭到霸凌,家長有哪些申訴管道?

結果發現,更高的情緒技巧並不總是與較佳的心理健康有關。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下,更高的情緒技巧可能讓情況更糟。這完全取決於每個人特別的情緒能力(被定義為識別、理解、表達、調節和使用情緒的能力)。這當中包括「自我情緒能力」,即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以及「人際情緒能力」,即處理他人情緒的能力。

換句話說,自我情緒處理能力不同,受到霸凌的反應也不同!研究者表示,自我情緒能力對網路霸凌具有緩衝作用。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會對心理健康產生正面影響。另一方面,人際情緒能力出現反效果,因為了解他人情緒狀態的能力,可能會鼓勵個人專注於霸凌者的意圖。(延伸閱讀:高爾宣霸凌同學外流私密片:網路霸凌就算源自「玩笑」,仍是殘忍的暴力

本文出處:《Science Daily》,June 29, 2020,Responses to cyberbullying: Bullied victims' experiences differ by their ability to handle their own emotions

★孩子遭到網路霸凌有哪些信號?如何步驟性協助孩子們處理負面情緒?
強制控管孩子使用社群媒體,能保護好孩子嗎?

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是一本給父母、教師與青少年應對、自保指南書。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柯慧貞(亞洲大學副校長/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暨名譽理事長)、彭政閔(前職棒球星)、周天成(羽球國手)、 彭仁鐸(「心地好一點,霸凌少一點」發起人)聯合推薦,好書優惠中

本文摘自《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購書連結:博客來金石堂TAAZE讀冊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