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心臟血管 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不幸猝逝!1分鐘檢測是否為高危險群

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不幸猝逝!1分鐘檢測是否為高危險群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8527
收藏 瀏覽數 : 8527
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不幸猝逝!1分鐘檢測是否為高危險群

曾跟董氏基金會多次合作,2009年拍攝校園憂鬱症防治宣導公益短片《黑潮》、2013年擔任校園運動紓壓活動樂動少年養成計畫代言人的36歲藝人「小鬼」黃鴻升,鬼門關當天驚傳猝逝家中,10月27日檢方確定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及「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因性休克」致死。根據統計,主動脈剝離發生後每小時即增加1%的死亡率,至少半數病人在病發後48小時內會死亡。究竟主動脈剝離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哪些人容易發生?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高危險群?又該怎麼預防呢?10月27日更新報導

小鬼猝逝消息震驚所有人,粉絲不捨,親友更是悲痛不已。不僅許多名人都PO文哀悼,靈堂開放第一天,就有超過70位演藝圈好友都趕來送小鬼最後一程,生前好人緣展露無遺。有網友分析,小鬼之所以人緣好、零負評的原因,是自己就算處於低潮期,也願意關心身邊的人,帶給別人溫暖。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小鬼生前熱衷公益活動,積極協助董氏基金會推廣憂鬱防治及運動紓壓宣導推廣,曾在2009年主演憂鬱防治短片《黑潮》,至今仍是校園中常被使用的憂鬱防治教材。他也相當平易近人,於2013年擔任樂動少年養成計畫代言人,耶誕節前夕出席於校園中舉辦的記者會,還扮成耶誕老人和同學互動,鼓勵同學要像他一樣充滿活力的話,就要維持跑步運動習慣。如今雖然他不幸離世,但其留下的影像和鼓舞同學的言語、助人為樂的精神,會持續影響與協助校園青少年的情緒教育。

台灣發生率高於歐美
男性約女性兩倍

萬芳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施俊哲表示,急性主動脈剝離就如同體內有一顆不定時炸彈,患者往往上一秒還很正常,下一秒可能就突然感到強烈撕裂性疼痛,致死率極高。一旦發生,若未能迅速就醫,一半以上的病人會在病發後48小時內死亡,嚴重時甚至會猝死。因此,這個急症目前仍是心血管最大挑戰的疾病之一,每年奪走許多人性命,其中包括很多青壯年人。

施俊哲表示,在台灣主動脈剝離發生率遠高於西方國家,以50~70歲男性居多,約為女性的兩倍。不過,近年來,因為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及工作環境壓力,主動脈剝離的年輕化也逐年增加。(延伸閱讀心臟健檢項目多,哪些需要做?

 
什麼是「主動脈剝離」?
半數患者發病後兩天內死亡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主動脈剝離是指主動脈內膜破裂後,血液從真腔(血液原本流動之處)進入假腔(因結構受傷而產生的裂縫處夾層),使得主動脈送到各器官的血流受到影響,就會產生缺血性症狀,容易導致腸缺血壞死、腦中風、急性腎衰竭、急性心衰竭,甚至死亡。(延伸閱讀高以翔猝死並非心肌梗塞,為何沒三高的年輕人會猝死?心跳停止時,該怎麼急救?​

由於主動脈是先向上、再轉彎向下的血管結構,因此,可依血管剝離位置分三類。第一型,主動脈上升與下降處都發生剝離;第二型,僅上升處發生剝離;第三型,僅下降處發生剝離,這是三種中危險性較低的。

主動脈剝離發病經常是生死一瞬間,不少病患在到院前,就已因主動脈破裂大出血猝死。而一旦連血管外壁都破裂,就連進手術室搶救都來不及,會因為大出血而休克致命。臨床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患者若未即時治療,有50%的病患在48小時內死亡;約71%的人在2個月內死亡;89%的人在3個月內死亡;91%會在6個月內死亡。死亡率高達八成,且無前兆,是醫界著名的凶症。

 
主動脈剝離常見症狀有哪些?

1. 胸痛(有90%的病人會有):主要以突發性像似肌肉被撕裂般的疼痛,且不只前胸疼痛,還可能因不同部位的血管剝離,而轉移到脖子或下背部等等。如果胸痛僅在前胸,有可能為升主動脈剝離;如果疼痛有延伸至頸部或者下顎,有可能為主動脈弓的剝離;如果疼痛延伸至下背部,有可能為降主動脈的剝離。

2. 通常伴隨著高血壓。(有60%的病人有合併高血壓症狀)

3. 因血管剝離導致有血管阻塞、器官缺血或梗塞情況,如:休克昏迷、中風癱瘓、心肌阻塞、腸阻塞、肢體缺血等。

4. 心臟方面: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似門關不緊)、血胸、心包填塞(體液聚積於心包膜內,導致心臟無法有效的跳動),最後容易引發休克與心臟衰竭的情形。

5. 心跳增加、臉色蒼白、活動力減低、注意力無法集中、焦慮、冒汗、頭昏眼花、咳嗽、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等。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徐展陽醫師補充,急性主動脈症候群的表現,多半是撕裂般胸痛,伴有血壓飆高、胸悶、冒冷汗、下肢無力、暈眩,甚至因血液到不了腦部,而休克昏迷、中風癱瘓,也會出現臉色蒼白等症狀。其存活率與手術介入時機有絕對的正相關性。一旦確診,緊急外科手術的介入治療,是唯一讓病患存活的治療方式。(延伸閱讀治療心臟主動脈瓣狹窄,傳統開胸手術、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怎麼選?

徐展陽醫師進一步說明,急性主動脈剝離中常見的升主動脈剝離,往往肇因於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血管本質硬化或其他遺傳性因素,使得內膜破裂,血液從內膜流出到血管壁,讓主動脈的管腔一分為二,進而由破裂處順行或逆行性剝離,各器官供血量因而不足,全身功能幾近停擺,有極高的死亡風險。(延伸閱讀高以翔猝死並非心肌梗塞,為何沒三高的年輕人會猝死?心跳停止時,該怎麼急救?​

 
主動脈剝離常見成因、哪些人是高危險群?
1分鐘檢測是否罹患「馬凡氏症」

至於造成主動脈剝離的原因,高血壓控制不好是最常誘發的因素,另外,抽菸導致動脈粥狀硬化、遺傳性疾病(如:先天性主動脈狹窄、先天性主動脈畸形)、胸部外傷、心臟手術後遺症、懷孕期、高強度重量訓練、使用古柯鹼,或是某些罕見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等,都是急性主動脈症候群高風險族群。但總的來說,施俊哲強調,「高血壓忽高忽低控制不佳,是導致主動脈剝離最常見的因素。」(延伸閱讀「夜間高血壓」如何診斷?

劉殷佐提醒,一旦民眾突然感到撕裂性的胸痛和上背痛,且痛感延伸至脖子或下背,就有可能為主動脈剝離。此外,視主動脈剝離發生處不同,受影響的器官不同,若有喘不過氣、腹痛、腰痛、意識不清等症狀,也應懷疑為主動脈剝離所致。

提醒患有高血壓的民眾,平時應積極控制血壓,有抽菸習慣也必須戒除,並維持適當體重、維持正常作息,才能預防主動脈剝離悲劇發生。民眾若仍不放心,也可以透過下列動作,自我檢測是否屬於主動脈剝離的好發族群:

將拇指向內折並握拳,不可用力擠壓,要在最自然放鬆的狀態下檢測。要是拇指超出小指(如下圖),就可能罹患俗稱「蜘蛛人症」的「馬凡氏症候群」(結締組織功能不全),此族群不論年紀大小,都是主動脈剝離高風險群。

紅圈處是觀察重點,看大拇指是否有超過小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