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老年疾病 帕金森氏症「典型、非典型」治療差在哪?推薦哪些運動復健?何時可用電刺激改善斷電現象、異動症?

帕金森氏症「典型、非典型」治療差在哪?推薦哪些運動復健?何時可用電刺激改善斷電現象、異動症?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2年11、12月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4936
收藏 瀏覽數 : 14936
帕金森氏症「典型、非典型」治療差在哪?推薦哪些運動復健?何時可用電刺激改善斷電現象、異動症?

帕金森氏症有很多需被釐清的迷思,如和「手抖」無絕對關係;「典型帕金森氏症」占九成,其餘非典型則治療更複雜。到底「典型、非典型」的症狀、治療成效有何差異?哪些人可用電刺激減緩「斷電現象」及「異動症」?又推薦做哪些運動來復健?

帕金森是一種症候群,其中九成患者是「典型帕金森氏症」,又稱「帕金森病」。目前成因不明確,但已知患者是因中腦內的黑質細胞退化,導致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分泌不足,錐體外路機能障礙,進而產生行動趨緩、肌肉僵硬、靜態性手腳不自主抖動等現象。(延伸閱讀:睡夢中狂踢枕邊人,是巴金森氏症徵兆?睡眠障礙如何解?

非典型帕金森氏症則不同,並非只有多巴胺不足的問題,還可能同時出現腦部多重退化,早期就併發多種症狀,如失智、低血壓、尿失禁、走路不穩、幻覺等,分有許多種類,需要仔細的臨床觀察,輔以多種影像檢查來評估才能確認,因此在藥物治療上更為複雜困難。(延伸閱讀:倒著走更舒服,當心巴金森氏症

治療目標「777」
與帕金森病共存二十年非難事

一般而言,典型帕金森氏症治療的目標與進程大概可分為三個「七年」期,被譽為台灣帕金森之父的陸教授神經科診所院長陸清松教授解釋,前七年可稱為「蜜月期」,患者生活幾乎不受太大影響;再來七年是「工作期」,以滿足患者正常工作需求為主;最後七年則是維持少部分工作及生活機能的「退休期」。每個人疾病進展速度相異,連帶地,臨床上也會採取不同治療策略。

當長期的藥物治療遇上瓶頸時,也有部分患者會選擇以「手術」來減少生活上的不便,其中,「深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又稱腦深層電刺激,是藉由置放兩個電針於腦中的丘腦下核(subthalamus nucleus,STN)或是蒼白球內核(globus pallidus internal segment,GPi),產生電流、將不正常的腦波抑制下來,改善患者全身突然無法動彈的「斷電現象」及不由自主扭動的「異動症」。(延伸閱讀:帕金森氏症服藥副作用異動症、易斷電如何改善?停藥有何風險?

陸清松教授提到,通常患病約十年左右或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才會建議進行深腦刺激術,除了減緩併發症之外,也能降低正在服用的藥量。(延伸閱讀:照護失智或憂鬱長者,怎麼溝通回應避開地雷少衝突

藥物、手術治療之外
運動復健也是關鍵

典型帕金森氏症患者早期行動並不會有太大異狀,然而,到了晚期就會出現較多動作障礙,陸清松教授提醒,平時可用輔具、柺杖等工具來輔助,降低跌倒風險。(延伸閱讀:詹雅雯罹帕金森氏症左腦萎縮!當家人突然臥病在床,怎麼減輕照顧負擔?

面對帕金森病,不僅藥物治療重要、及早運動復健也是關鍵,話雖如此,但對患者來說「安全」仍是第一考量。建議晚期患者,比起打太極拳、跳舞等移動幅度較大的運動,以固定式的運動為佳,如室內踩腳踏車,踩踏踏板的動作可促進患者下肢血液回流心臟,使腿部較不易水腫,「兼顧安全又能達到運動目的」。

至於另外一個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現的「便祕」問題,陸清松教授坦言,這在台灣帕金森病患中尤其常見,多數人會因便祕而減少食量,事實上,進食少更容易便祕,建議從日常飲食來調整,可少量多餐、多攝取蔬菜、膳食纖維、少吃加工食品,最重要的還是適時補充水分、適量的油質,「有好的照護,才能有好的生活品質」。(延伸閱讀:便祕大解密!破解10大網路常見偏方,讓排便更順暢

❤️想了解更多【協助高齡者適應身體退化、喪偶、重拾生活重心等】資訊,請上博客來金石堂等網路書店查詢新書《「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或《2022年11、12月大家健康雜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