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方向改變助你減重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表示,女性或男性更年期後身材發福的罪魁禍首,與荷爾蒙的變化息息相關,其中女性因體內雌激素、黃體素濃度下降,可能導致腹部脂肪增加;至於男性則隨著睪固酮濃度變低,易累積腹部及內臟脂肪,易有肚子大的情形。
更年期不想變成小「腹」婆、大「肚」男,該怎麼做?以下從「吃」、「睡」、「動」3大關鍵要點,教你逐步減脂。
吃對飲食
1.以「原型」食物為主,當心麵食熱量高
首先,從控制飲食做起,除了基本的高纖、低油、低糖的飲食原則外,也要避免香腸、培根、炸雞、薯條、肉丸、糕點等加工和油炸的食物及含糖飲料,盡量以未加工的「原型」食物為主。
舉例來說,主食類的糙米飯、五穀飯、雜糧地瓜飯等相對於麵食屬於原型食物,麵食則多為加工製品,如果再添加調味醬料導致油脂增加,在同樣分量的狀況下,熱量會比米飯高,一旦吃過量,很容易發胖。加上吃麵食,通常蔬菜、蛋白質食物攝取偏少,長期也會影響體重及健康。
2.天天5蔬果、少紅肉多白肉
外食重油重鹹,易吃進過多熱量,李佩芬建議外食族要慎選食材,並掌握正確的進食時間。在挑選食材上,要掌握天天5蔬果原則(每天至少吃3份蔬菜和2份水果,一份等於一個拳頭大小的煮熟青菜或水果);同時少吃牛羊等紅肉、炸物、勾芡或加奶油的高油脂食物,多吃雞、魚、海鮮等白肉及蛋白質含量高的黃豆、黑豆等。
此外,屆齡更年期要注意雞蛋的食用量,尤其膽固醇偏高者除了要少吃高油脂的食物、內臟外,最理想的是兩天不超過一顆雞蛋,最多每天不要吃超過1顆雞蛋,避免吃了過多雞蛋讓膽固醇超標,增加心血管疾病和高血脂的風險。
3.最好8點前吃完晚餐
無論你是信奉168、186、204、211……等哪一種斷食法,都要把握大原則,晚餐最好在早餐後的10~12小時內吃完,假設早上8點吃早餐,最晚在8點前要吃完晚餐,「因為晚上內臟的消化吸收能力會下降,太晚吃晚餐,因晚上活動量降低、代謝變慢,進食後的熱量易在肝臟堆積,同時增加腹部脂肪,不利於健康。」
顧好睡眠
1.睡不好恐增腹部肥胖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研究指出,當身體進入更年期,如果有睡眠障礙或是長期失眠的情況,恐會增加腹部肥胖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尤需留意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症狀為睡眠打呼、日間疲憊、血壓上升、體重增加、起床時口乾或頭痛等,「特別是女性較難以察覺,如果有人看到妳在睡眠中停止呼吸或喘氣,建議盡早就醫檢查。」
2.空巢期找回生活重心,有助提升睡眠品質
保持愉快和健康的心情,絕對是打造高品質睡眠的不二良方。更年期正值子女成長離家、自己進入空巢期的階段,李佩芬建議此時重拾過去嗜好、嘗試新的事物,或經常與三五好友相約出遊,「就從現在開始,享受人生的樂趣,會有更好的睡眠品質。」
加點運動消耗熱量
除了吃對營養與睡眠養生外,減少久坐、保持運動習慣能消耗多餘的熱量、增加肌力,讓體態更好。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林凱勤指出,邁入更年期,「脂肪特別容易堆積在腰、臀、腿」,他指導個案管理師黃美嘉示範簡易有效的瘦小腹運動,每天4個動作,個別動作訓練次數約15~20次,整套4個動作建議做2~3個循環(可邊看電視邊做,依個人情況增加運動量),只要持續1個月就能感覺消小腹,連帶瘦出大腿縫,從現在開始「少坐多動」吧!
運動1》腿部肌力訓練
動作:雙手扶好椅背(或牆面),兩腳站直,腳分開約30公分,背部盡量打直,連續坐下、起立15~20次。
效果:訓練小腿肌力及身體平衡。

攝影/張秀穎、瘦腹操示範/黃美嘉(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院個案管理師)
.jpg)
效果:可活動肩、膝關節,增加大腿肌力、預防肌少症。

動作:兩腳站直、背部保持直立,雙手插腰,深呼吸後先抬起右腳、讓右膝蓋彎曲約90度,維持5秒後放下;接著抬起左腳、讓左膝蓋彎曲約90度,維持5秒再放下;左右腳連續抬起15~20次。
效果:可鍛鍊臀、腿部多處肌肉,有效提高基礎代謝、防止發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