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呼吸",共有78筆資料

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怎麼治療?

打鼾問題太擾人!有家人打呼聲大到你在客廳看電視,都聽得到房間傳來的陣陣打呼聲嗎?若打鼾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小心引發腦溢血、中風,甚至有猝死的危機。為什麼會有呼吸中止症,又該怎麼治療呢?讓本篇懶人包帶你了解。
2018-10-23

喝水、呼吸也會胖?別再掉入肥胖陷阱!

你是否曾聽人抱怨過:「喝水、呼吸也會胖!」、「好不容易減了幾公斤,一鬆懈馬上復胖!」為何有些人明明食量大得驚人,卻不容易變胖?有些人努力減肥卻深陷「溜溜球效應」,在減肥、復胖中不斷來回?難道易(復)胖體質,都是基因惹的禍?有人說,小時候的胖不是胖,真是如此嗎?
2018-09-28

心臟病的致命危機

心臟是人體最堅強也最脆弱的器官,每天要持續跳動10萬次,最怕保養不當發生故障,導致心悸、昏厥、甚至猝死!心臟是人類的忠僕,他全年無休,一天24小時不停地辛勤工作,使人能健康地活著。請看看下列的數據:每人每天心臟跳動約10萬次,每年跳動3650萬次,如果以一個人活70年為例,心臟約跳動了25億次。此外,心臟每分鐘約輸送5公升的血量,每年約輸送262萬公升的血量!為了維持如此高負荷的運轉,老天賜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高效率的心臟,並為我們設計了一個精密、完美的心臟系統。心臟有良好的後勤補給體系(如冠狀動脈、堅強有力的心肌)、傳導體系及完美的結構(如各種瓣膜、四個腔室、良好隔間…等)。
2018-08-06

早上起床眼前霧濛濛看不清,是「視神經」中風嗎?

當早上起床,視力突然一片模糊,也許不是你沒睡醒、眼花,也不是年紀大老花眼,有可能是「視神經中風」!專家提醒,視神經中風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只有在發病短短2週是治療黃金期,有機會挽回一些視力。否則,錯過黃金治療期,就有可能永久失明!
2018-06-22

漢方神奇瘦身法有影謀?

瘦身減肥的方法五花八門,逆式呼吸、耳穴埋豆、扎針、拔罐,這些真的安全又有效嗎?
2018-05-30

孫越飽受「肺阻塞」所苦,吸菸者該如何自我檢測?

5月1日晚上,永遠的孫叔叔,孫越離世了!享壽87歲。在與慢性肺阻塞奮鬥了11年後,孫叔叔還是因敗血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病逝。其實不只孫越,根據統計,全球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於肺阻塞,台灣一年更有超過6千人因肺阻塞死亡。肺阻塞是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但因肺阻塞初期沒有症狀,臨床上患者確診時,往往都已是晚期!為此,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特別首創了一套「1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協助民眾揪出早期肺阻塞!
2018-05-04

如何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症?

許多報告指出,適當程度的減肥對肥胖的病人,能明顯減少呼吸暫停的次數。因此,對於肥胖且具輕度至中度的人而言,減肥常是治療的第一步,很多病人在往後體重又增加時常有症狀惡化的現象,所以需長時間維持,否則容易復發。睡姿由仰臥改成側臥,可以減輕呼吸道萎縮,明顯減輕呼吸中止的次數和低血氧的程度,這是因為仰睡時容易阻塞呼吸道。
2018-04-25

「經濟艙症候群」找上你

經濟艙症候群不只發生在搭機旅遊上,長時間泡網咖、打電腦、看電視、開車、坐車,同樣可能產生經濟艙症候群。人類活動的空間,在飛機發明之後,頓時擴大了不少,遠在地球兩端的人可以利用飛機輕易地連結在一起,因此空中旅行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稀鬆平常的事情。近年來國人旅遊渡假的風氣隨著經濟繁榮及休閒觀念的提升而大為盛行,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資料,民國79年,全年國人出國旅遊的人次為290多萬,到了民國88年增加為654萬人次,10年之間成長了兩倍。其中除了極少數人是利用船舶進行海上旅遊外,絕大多數都會利用飛機作為交通工具,因此一些伴隨空中旅行而生的健康問題也就相繼出現。
2018-03-13

什麼是腦脊髓膜炎?

前些日子一名彰化女子突然暴斃死亡,經檢驗結果為罹患腦脊髓膜炎致死,之後不久成功嶺又傳出腦脊髓膜炎致死病例,並有24名士兵疑出現腦脊髓膜炎感染症狀,一時之間,大家聽到腦脊髓膜炎就異常驚恐,深怕下一個流行感染的對象就在你我的身邊,究竟什麼是腦脊髓膜炎? 腦脊髓膜炎的病原菌為奈瑟氏雙球菌,屬革蘭氏球菌,分為A、B、C、Y及 W135等五種菌型,是由呼吸道侵入人體,在感染者抵抗力較弱時引起菌血症及腦膜炎,一般病程進展迅速,經常會造成病患猝死。通常在感染後1~7天會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頸肌僵硬、點狀出血、全身紫斑、甚至意識不清及嗜睡等症狀,偶有暴發性病例,突然虛脫、瘀血、甚至導至休克的現象。
2018-03-13

如何從打呼聲音,判斷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新婚兩個月的晴雯最近上班總是恍神,還時常哈欠連連,熱心的同事見了忍不住關心,才知道原來晴雯的丈夫晚上睡覺都會打鼾,讓習慣淺眠的晴雯幾乎天天被吵到睡不著覺。睡覺會打鼾是一件惱人的事情,尤其對枕邊人或同房室友而言,常令許多夫妻被迫分房,甚至因此離婚。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