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外科",共有56筆資料

國泰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瑞雄》點亮病人希望的燈塔

為圓足球夢,陳瑞雄意外踏入醫學的殿堂,三哥心臟衰竭的遺憾,引導他朝心臟外科發展,儘管科技發達,醫師不在醫院照樣能監控病房,但他仍穿梭在第一線,給予病人最貼身的照護,在病人心中,他如同一盞永遠投射希望的燈塔。
2006-08-09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李伯皇》突破生命的每一種可能

李伯皇身為肝腎移植手術權威,對待病人總是事必躬親,數千人在他那雙因長期執手術刀、布滿傷疤的手中重生。他將生活全貢獻給醫學和病患,自己的事往往拋諸腦後,也唯有這份執著,才能創造生命的精彩性。
2006-06-01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匯聚愛的暖流,疼惜女人心

在乳癌防治還未起步的年代,張金堅看到罹患乳癌的婦女身心飽受煎熬,於是投身乳房外科,並於8年前成立乳癌防治基金會,在推廣活動中,他發現社會上還有很多需要關懷的角落,於是把「鑽研醫學新知」和「推動乳癌防治」當作終生的志業,以行動回饋社會,熱忱地深入角落,教導女性疼惜自己。在醫療專業上,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也是台大醫院外科教授張金堅,身為國內乳癌、大腸直腸癌專家,常要診療病人私密的部位,他不只讓病人卸下心防,也讓專家服膺他。不久前,他領軍的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得到「經濟部學界科專」的支持,進行醫療科技的研發,裡頭成員個個學有專長,如何和專家互動?他自剖:「我不是有智慧的人,最簡單、最愚笨的方法就是努力做事、誠懇待人,這樣就會有成績。」
2005-05-02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服務花東,發展無限可能

走過半百年歲,林欣榮在醫療上開創許多精彩的第一,然而,愈是往上爬,愈是讓他體會所謂「良醫」,並非只是治癒疑難雜症的醫生,而是要能「視病如師」,不僅治其身、安其心,更從病人身上學習長與成長。多數人是以名氣、醫術、擔任院長等條件,來判定一位醫生的成就,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在50歲就已經具足。剛開始當醫生時,他追求的是手術的成功率;到慈濟醫院服務時,證嚴上人囑咐他帶領醫療團隊,如今慈濟神經科團隊幾乎傲視全國,且踏出國際化的腳步,連國外很多棘手案例都一一克服,可是,他卻不因此自滿。
2005-04-01

心臟外科醫師林芳郁》只要是對的,我就要做!

林芳郁自認有「追求挑戰,做到最好」的個性,從走上醫學開始,他就抱著不怕多做,就怕少學的心態,他勇於改革急診室,施行雙軌救護制度,曾經想在55歲時卸下教職,到台東蘭嶼行醫的他,現在接下台大醫院院長的重擔,他將把百年台大帶向怎樣的境界,另人期待!
2004-09-04

醫病關係的裂痕,如何用「愛」來補?

​醫學倫理是近代台灣醫學教育界及醫界一直不斷強調呼籲的重點,特別近期發生一連串年輕醫師出走的問題,引發了各界討論。相對的,病人為何會對醫師充滿不信任感,醫病關係出現巨大裂痕?《12位異鄉人,傳愛到台灣的故事》敘說著12段愛與奉獻的故事,不管是醫師或是病人本身,讀完本書,相信會有另一層的省思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