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尿",共有303筆資料

五鼎生技董事長沈燕士》推十合一,士大夫的經營精神

五鼎生技曾自2006年起,連續三年奪下《富比士》雜誌評比亞洲年度收益10億美元以下,最佳200企業的殊榮,是國際知名的血糖檢測儀製造商。創辦人沈燕士,40多年前從美國返臺,進入清華大學創辦了分子生物系(現在的生命科學院),原本可從事他最喜歡的教學及研究工作,做個享有清譽的教授,未來退休後也穩定有保障,結果一次上課,研究生請教他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一生……
2014-03-21

糖尿病病因探秘

了解糖尿病發生的原因,才能找到預防糖尿病之道。 如何診斷糖尿病? 糖尿病的診斷是靠血糖(抽血後的血糖值)來做為一個診斷標準。 ■ 第一,一般病人空腹時每100㏄的血漿中葡萄糖濃度大於126毫克,即會被診斷為糖尿病。 ■ 第二,在醫院喝下75克葡萄糖水,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性試驗,兩小時後,每100㏄血漿葡萄糖濃度大於200毫克時,也可診斷為糖尿病。
2010-02-28

乳癌患者曾有情緒問題,患創傷後壓力症的風險大增

最新研究顯示,如果乳癌患者過去曾有情緒和焦慮問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PTSD)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
2008-07-01

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江漢聲》春風化雨,從性林到杏壇

從性學大師到輔仁大學醫學院長,江漢聲總不忘將文學、藝術與醫學做最完美的結合,堅信醫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的他,為了讓醫療更人性化,在教育的路上,將不斷朝作育更多富含人文素養、具備「聖、美、善、真」特質的醫學人才邁進。大多數人對江漢聲這個名字一點也不陌生,因為他的稱號有名醫、名嘴、暢銷書作家、鋼琴家…,其才華洋溢,粉絲又多,在社會上的知名度算得上是醫界天王級的人物之一。可是,近幾年他顯少公開露面,原來,他到了輔仁大學醫學院擔任院長,並把大部分心思和時間花在醫學教育上,希望培育出一群具有「聖、美、善、真」特質、擺脫白色巨塔形象的醫療專業人才。
2005-03-01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孕育老者安之的美麗境界

投身糖尿病研究20多年,當代糖尿病權威戴東原,以寬和、親切的態度,深深贏得病友們的情誼。除了留心糖尿病未來的發展,他也關注「老人養護」與醫學間的緊密關聯,擘畫讓所有老年人「照其意志、安養天年」的美麗境界。目前糖尿病在台灣已是文明病排行榜上的疾病之一,但是反觀30年前,在生活水準還很拮据的情況下,糖尿病不算是國人熟悉,甚至重視的問題,而當代研究糖尿病大老級的教授、現任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卻在30多年前就決定專研這個疾病,他說:「這一切都是機緣巧合。」
2004-11-12

孩子過胖,只有你不知道?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每100位5~17歲的孩童,就有10位體重超重,其中2~3位已達肥胖。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也提出警告,公元2000年後出生者,若不能控制飲食,養成多動的習慣,到了中老年每3人就有1位是糖尿病患者。
2004-06-21

「少油」不如「選對油、用好油」

「少油、少鹽、少糖」已成為最簡單的健康飲食代名詞。少鹽、少糖沒有爭議,但「少油」的觀念,目前醫界及學術界尚無定論,不應成為通則,且一般民眾對「少油」的解讀似乎有出入。
2003-10-25

林孝義---懇植病友團體 深化行醫路

在林孝義的行醫之路上,包含了風濕病學的鑽研及病友團體的懇植,他引導病患逐步走出疾病苦痛的深淵,建立面對生命的信心,更希望能及早將衛教的觀念推廣給社會大眾。「歡迎,歡迎,請坐,請坐,」充滿活力且開朗的聲音頓時貫穿辦公室,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眼前這位醫師迅速地收拾桌面文件,客氣地問我們要喝茶還是咖啡?不經意地瞥見公文櫃上的劍道木像和獎盃,規矩地矗立其上。他是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林孝義,也是擁有全國最大的道場─台北榮總劍道社長,可說是台北市最大的劍道社團。熱愛劍道也熱愛醫學工作的林孝義,百忙中抽空接受採訪,娓娓道來他的工作與生活。
2002-11-30

台灣金賽博士江萬煊》人生就是Keep Walking

在性教育貧乏的年代,江萬煊用性笑話包裝性知識,成為國內推廣性教育的開路先鋒。到現在,行醫已超過半個世紀的江萬煊,仍堅持「老而不退」,保持每天進修、看診的紀錄。好奇他為何如此精力充沛,說笑不離本行的他說「兩隻腳走,三隻腳勇」,原來每天走路上下班,就是最大的關鍵……。 白袍下,總是一雙球鞋,他每天早晚各花45分鐘,從金華街住家慢慢走到台大醫院,傍晚,再循著同樣的步伐,一步步踱回住處,10多年來,幾乎不間斷。他就是有「台灣金賽博士」稱號,國內最早從事性教育宣導的泌尿科權威,江萬煊醫師,也是台北醫學大學泌尿科主任江漢聲的父親。
2001-11-15

蒲永孝 人生的岔路,我往艱難的方向走

深獲病人信賴與肯定的蒲永孝,每年一定出國進修,在泌尿科腫瘤醫學的領域上,不斷突破創新;同時他也是病人的親密戰友,不僅醫病,也閱讀他們的心。他說:只要讓病人感到一點點不舒服或焦慮,就不對了!「小蒲,小蒲呢?他應該是去看病人了,」正忙著清潔工作的護理人員一邊高呼,一邊回應我們的探問。走進台大泌尿科,迂迴複雜的走道使得我們一直迷路,只好隨口問人,還沒見到蒲永孝,就可隱約感受他應該是個親切的醫師,因為連基層護理人員也直呼他「小蒲」,顯見他平易近人的一面。終於來到蒲永孝的研究室,等沒多久,他從病房趕來,見我們一行人待在研究室過於擁擠,連忙招呼我們到另一樓層的休息室進行採訪工作,細膩的心思可見一斑。
200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