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憂鬱",共有751筆資料

走不出失戀、分手的低潮,學校諮商輔導中心能協助什麼?又該怎麼陪伴他走出憂鬱?

今年大二的允菲自從分手後,一直走不出被劈腿的陰影,尤其聽聞前男友和系上學姊在一起後,便日日以淚洗面、難以入眠。姊妹淘巧雯看了擔心不已,主動向學校諮輔中心的輔導老師尋求協助,後來,允菲在巧雯的陪伴下,每週固定到諮輔中心報到,終於逐漸走出失戀陰霾……
2018-05-02

縮短失戀憂鬱期,重拾人生動力這樣做

熱戀時,認識彼此的好友,融入對方的生活總令人感覺甜蜜無比,但分手時,共同的生活圈卻成為走出情傷的障礙。失戀後身處痛苦難熬的陣痛期,該如何讓生活重新步入正軌?
2018-05-02

失眠了!怎麼自我檢測睡眠品質?

雅麗有一個令人羡慕的甜蜜家庭。公公和藹親切,平時最疼雅麗,開口閉口都向人說:「雅麗是個乖巧的好媳婦。」先生文雄也是個好好先生,從不對雅麗亂發脾氣
2018-04-25

當心累成「慢性疲勞症候群」

如果你持續6個月以上全身充滿無力感,無論如何休息還是無法改善、也查不出病因, 那「慢性疲勞症候群」可能找上你了。 常在門診時,聽到病人抱怨:「整天覺得無精打采,好像怎麼睡都睡不飽,而且愈睡愈容易疲勞,對什麼事也提不起興趣……」,有些病人甚至會要求:「醫生,我最近常感到疲勞,是不是肝臟、腎臟有問題?可不可以幫我檢查肝功能、腎功能、甲狀腺……?」
2018-04-25

疾病的隱喻

似是而非的詮釋讓疾病不再是純粹的疾病,充滿偏見的隱喻,讓病人諱疾忌醫,唯有跳脫疾病的幻想,才能還原結核病、癌症、愛滋病原本的真實面貌。生病無疑是折磨人的;然而有些疾病,受苦的不僅是病人的身體,精神上的折磨更是厲害,特別是那些和死亡緊密相連,卻原因不明的疾病。不過,造成精神受苦的並不完全是疾病本身,長久以來與疾病如影隨形的隱喻也要負很大的責任。作者蘇珊.桑塔格,即企圖剝除這層層覆蓋在疾病身上的厚繭,還原它本來的面目,與人素面相識。
2018-04-25

糖尿病患者的性生活

糖尿病是不是會影響性功能,使得糖尿病人無法享受美好的性生活?書田泌尿科診所院長陳明村指出,糖尿病人的性生活,與一般人無異,而糖尿病的藥物治療,本身並不會對性能力造成影響。只有因為長期血糖控制不好,導致出現慢性併發症,引起小血管動脈硬化和周邊神經病變等的患者,男女的性功能才會減退。
2018-04-25

青春的憂鬱,你懂嗎?

自殺是青少年十大死因的第三位,這些輕生者多半患有憂鬱症,讓他們感到憂鬱的主因來自於同儕團體及外在形象,身為父母,該如何察覺孩子身陷情緒迷宮,及早給予適切的支持?調查發現,自殺是青少年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八成七的死亡個案生前有憂鬱症;青春的憂鬱值得大人們多多關心。憂鬱與輕生在少年間蔓延,聖保祿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王維蒂表示,關於自殺者有高比例患有憂鬱症,多半是回溯性的研究,詢問自殺者身旁的親友或同學,以回顧自殺者生前的行為表現,包括情緒是否喜怒無常、暴躁或低潮不講話,以及睡眠或飲食等生活方式是否改變。
2018-04-18

網路是憂鬱少年的救世主?

網路使用已成為青少年的次文化,其方便、隱密、即時互動的特性,擄獲吞世代的心,然而,私密的互動模式能協助青少年紓壓,或是產生更多情緒問題?網路提供交換及蒐集資訊的便利性,徹底改變人類生活型態,也帶動了人際互動新模式,不需見面,透過E-MAIL、MSN、線上聊天室等方式,人與人之間可以發展出新的關係。即使如此,網路匿名、即時互動等特性,卻也帶來了社會問題,包括網路成癮、網路色情等。而新的人際互動模式,使越來越多使用者更不善於面對面的溝通,轉而投入網路。
2018-04-18

孩子心情不好,第一個找誰談?

網路已成為青少年抒發憂鬱及壓力的管道之一,各諮商單位陸續成立網路諮商服務,幫助在現實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而父母除了隨時注意孩子網路使用的情形外,也應對於網路相關知識有所涉獵,才能早一步發現問題,避免孩子沉迷網路。到今年底止,中華電信預估,台灣將會有1千萬人上網,習慣上網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25歲,其次是26~35歲,再來是12~18歲。從族群分布可知,網路是青少年學習、休閒、交友的「最佳拍檔」之一。
2018-04-18

如何引領學生走出憂鬱?

近年來,憂鬱症學童的比例不斷攀升,作育英才的老師們要如何把情緒管理帶入課堂,且進一步篩檢出有憂鬱傾向的學童,並結合家庭及社區資源,引領學子遠離憂鬱。颱風前夕,一下子起風、一會兒太陽露臉的怪異天氣裡,台北市立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坐滿一屋子各界教師,這群正放暑假的老師們犧牲一天假期前來參與研討會,研討內容與校園輔導憂鬱症個案工作有關。
201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