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焦慮",共有221筆資料

電子煙不能解憂與紓壓,是包裹糖衣的「憂鬱棒」

反菸組織「真相倡議」戳破菸商隱匿加味電子煙加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實,以反諷方式強調「加味電子煙其實就是調味的憂鬱棒,吸了以後不但不會解憂、不會快樂,更會讓人憂鬱症風險增兩倍、感到焦慮、過動!
2021-11-26

晚上睡不好,白天坐著老打瞌睡,不是正常老化?

在台灣,約四成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礙,晚上睡不好,早上坐著卻又老想打瞌睡,但多數長輩並未就醫。其實,長者失眠問題不可輕忽,可能與巴金森氏症、失智症、憂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理疾病有關......
2021-11-05

量子轉念是什麼?能解決壓力與心結,讓家人溝通相處不再令人窒息嗎?

當另一半、家人對我們愛理不理或百般挑剔時,我們通常感到很受傷、難過,甚至焦慮、憤怒,創立「量子轉念引導技術」的陳嘉堡指出,試著了解事情的全貌,有助釐清潛意識裡的誤解,理性的消化負面情緒、解開心結、讓家人間的溝通相處不再令人窒息。他也提供幫助轉念的【簡易版練習法】,不妨試試。
2021-10-05

光療、水晶指甲能戒咬指甲?醫師、美甲師教你選擇指甲矯正方法!

您是否注意過,自己或身邊的人面臨緊張、壓力大的時刻,可能不經意的摳咬指甲。長時間下來,不只影響手部美觀,還可能造成指甲變形、甲床變短、甲溝炎、腸胃炎等危害,該如何戒斷或緩解?又要如何重建美麗、健康的指甲?帶您一起了解!
2021-08-03

新冠肺炎疫情「輕症」也會造成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COVID-19疫情已影響多數人的生活,疫情下除了重症患者的治療,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可忽視。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可能會出現顯著的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
2021-07-08

社交焦慮好苦惱!心理師教導拋開負面的擔憂,更自在的與人互動

社交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好發於青春期,患者會出現對人際關係、社交情境存在不合理的想法。臨床心理師表示,在認知行為治療上,會優先教導患者放鬆技巧,進而改變他們偏差的負面思考方式,導引個案逐漸適應與人群互動。
2021-07-06

醫護、警消等前線救援者,怎麼抒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醫護人員、警察、消防隊員,甚至新聞記者,冒著染疫或受傷的風險,在前線救援。熱播的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呈現出血淋淋現場產生的衝擊及搶救生命的壓力,若沒有妥善處理,常易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前線工作者該如何抒發焦慮、無力、內疚等情緒及創傷壓力,走出陰霾?
2021-07-01

阿嬤「顧孫」成甜蜜的負擔?8步驟遠離壓力情境、好好休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學校停課,孩子也改成在家線上學習。不少家長因在家工作無法分心,請孩子的祖父母幫忙照顧。然而,爺爺、奶奶每天得要照料孫子女三餐、安排活動、注意安全,也感到快樂與壓力雙重矛盾....
2021-06-30

《火神的眼淚》揭露:最可怕的不是工作辛苦!而是無效溝通引發的錯誤決策...怎麼讓主管更信任自己?

熱播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其男主角之一的林義陽, 在劇中個性敢怒直言, 因堅持消防安檢規定與上司和他人發生諸多衝突, 最後竟不幸葬生火窟之中,令人唏噓。 倘若時光倒轉,林義陽面對各方施壓, 可以如何修正溝通應對方式,讓焦慮主管採取自己的建議?
2021-06-23

居家防疫每6人有1人久坐超過12小時 別讓久坐提高憂鬱焦慮、心血管疾病

防疫宅在家,小心久坐影響身心健康! 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發現,防疫措施提升為三級警戒後,排除睡眠時間,有56.9%民眾平均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與2020年4月疫情期間的調查結果相較,比例增加近兩成;受訪者情緒以「擔心」佔最多,其次為「平靜」、焦慮和緊張。
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