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青少年",共有227筆資料

情緒教養的關鍵在哪?適時回應孩子的需求及重視互動的品質

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難為!美國發展心理學家Diana Baumrind將父母的教養方式依要求(嚴格與否)與接納(有無回應孩子的需求)程度分為四類型:①「專制型」高要求,低接納②「民主威信型」高要求,高接納③「忽視型」低要求,低接納④「放縱型」低要求、高接納。如果你是家長,你是對孩子的養養是屬於哪種方式?不過對孩子教養還一個重要關鍵,有研究指出:父母有無適當回應孩子的需求,對其心理健康影響更大!
2018-04-03

被霸凌的青少年多運動能減少悲傷及自殺意念

一項發表於《美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在美國被霸凌的青少年中,每週從事4天或更多的運動者,減少了約23%的自殺意念和企圖。
2018-03-13

青少年睡眠日益不足,易情緒不穩

一項發布於《兒科》期刊的研究指出,美國青少年在過去20年來的睡眠時數日益減少。
2018-03-13

青春期的親密友誼與成年的健康狀況有關

青少年常被告誡不要受到同儕壓力的過度影響,來自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者Allen表示:青春期的友誼對成年後的身體健康具有長期影響。
2018-03-13

了解自己適合的運動,減少二度運動傷害

運動對身體再好,也須先衡量自己的整體狀況後,再從事真正適合自己的運動;避免得不到原先預期的好效果,反而造成了二度傷害。 運動對身體確實有著正面的效果,不單是促進我們的體力和心肺功能,在心理層面的幫助是,能讓我們從運動中得到快樂。而且,對於在輕微的高血壓、糖尿病的治療上,運動療法已列入主流療法之一。即便是現代多數人擔心的肥胖問題,也是必須借重飲食和運動兩者雙管齊下,才有辦法達到減重的效果。
2018-03-09

「禁菸」是公共健康的議題,,跳脫「私人的權利」思維

菸商提出種種理由反對菸害防制法修法通過,他們所提的理由站得住腳嗎?數年前菸害防制的立法過程中,菸商多次登報大罵:「菸害防制法是全世界最嚴苛的法案!」並鼓動相關業者抗議立法,讓協助公益團體的立委們飽受壓力。最後在反菸團體和反菸立委的堅持下,一一克服了困難,國內的菸害防制工作也終於在1997年正式進入法治時代。
2018-03-09

裁員,會牽動青少年自殺率

《美國公共衛生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當大量的員工失業時,一些特定族群的青少年,其自殺企圖也會升高,這現象在女孩和黑人青少年身上更為顯著。
2018-03-07

校園情緒教育在推動上出了什麼問題?5個原因,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

究竟台灣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缺了什麼?在「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研討會第二天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的資源地圖」關鍵論壇裡,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張老師基金會及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等六個單位在座談中分別指出,缺乏跨部會的政策、校園諮商老師不足、學校上課時間有限、心理健康疾病的汙名化及「心理健康」定義不明確等5個原因,是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的主因。
2018-03-04

孩子少憂鬱,董氏有方:樂動校園,用趣味讓學生跑起來!

憂鬱情緒及憂鬱症的問題,不只會發生在成人身上,根據董氏基金會歷年的調查(2002、2004、2010、2011)發現,台灣青少年中平均每5位就有1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要專業協助。而情緒障礙的問題,容易使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小則出現家庭、人際關係的溝通不良,大則如藥物濫用、自我傷害、虐待、犯罪及暴力等。
2018-03-04

隱形的糖尿病

國內近一半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得病,以為要尿多、喝多、吃多、體重減輕才會開始警覺,其實,等到三多一少症狀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已大增,唯有及早確定自己是否血糖過高,才能提前揪出糖尿病。在學童紛紛回到校園的九月之際,報端出現這樣一則新聞:彰化地區有位母親想替剛升國一的兒子徵求專門訂製校服的廠商,因為他的兒子才154公分,體重卻重達165公斤,特大號的體型讓他的校服怎麼修改也不合身……,新聞還描述這位男生因肥胖而遭遇到各式各樣生活的不便,而他一餐必須吃3個便當的食量背後,身上還有糖尿病、尿酸過高等慢性疾病。
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