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歲以上的國人約有9成罹患牙周病,其中有1/3屬於中度及重度牙周炎,可是絕大多數人仍視為小毛病而置之不理。而據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牙周病所引發的炎性物質,將可能導致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發生,而危及身體健康。到底牙周病該怎麼治療,何種情況要動手術?又該如何避免復發?
提起牙周病,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但牙周病是什麼樣的疾病?有哪些症狀?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可能很多人都不大清楚。
如果我們對鏡子張開自己的嘴巴,就會看到白色的牙齒和粉紅色的牙齦,好奇的你是否曾想過,牙齒為什麼能穩穩地固定在口腔內行使咀嚼咬合的功能?
我們的牙齒就像一棵大樹,樹有樹根,所以埋在土壤裡才能穩定,相同地,牙冠底下有很長的牙根埋在牙齒周圍組織裡,所以牙齒才能穩固在口腔內行使咀嚼咬合的功能。
至於牙齒周圍組織是包圍在牙齒外圍的一層特殊結構,這層結構包括牙根表面的牙骨質(cementum),附著在牙骨質上的牙周韌帶(periodontal ligament)、齒槽骨(alveolar bone)以及肉眼所見的牙齦(gingiva)。
牙周組織能使牙齒緊密固著於顎骨(jaw bone)上,如果這些組織受到侵害,產生牙周病變,牙齒就會搖晃無法穩定在口腔內執行咀嚼功能。因此簡單地說,牙周病就是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
牙周病的致病原因
牙周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大致和蛀牙一樣,都是由細菌所引起,只是兩者之間引起的菌種有別而已。
在牙齒與牙齦交接的地方有一道牙齦溝,如果口腔衛生不良,在裡面堆積食物殘渣,就會引起細菌大量繁殖,形成牙菌斑。細菌本身和它所產生的毒素會滲入牙齦內造成發炎反應,破壞牙齦纖維。
牙菌斑在口中又會逐漸鈣化變硬,形成牙結石,牙結石凹凸不平的表面又會吸附大量細菌,造成牙齦腫脹發炎,刷牙流血,產生口臭。因此,追根究柢,牙菌斑就是牙周病的致病原因。
牙菌斑中含有許多致病菌及一些有機物和口腔黏膜脫落的細胞;這些致病菌有些會產生有害物質,有些會引起身體局部組織產生免疫反應,若未及時清除,任憑其滋長,牙周組織就會逐漸受到破壞而形成牙周病!
雖然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的最主要原因,但仍有其他的因素會影響牙周組織的健康。例如飲食及吸菸都會影響口腔健康,營養不足的飲食會降低身體對抗疾病感染的能力。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吸菸或使用菸草的人,牙齦所受刺激的程度要比不吸菸的人來得高。
有些疾病也會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像白血病或愛滋病,在末期都會造成牙周疾病惡化,而糖尿病患者一旦得了牙周疾病,牙齒惡化的情況會更嚴重,可見牙周疾病與全身健康狀態有密切關係。
另外,婦女在懷孕時期因荷爾蒙的改變,而造成某些牙周疾病的致病菌種大量繁殖,且會增加牙齦及皮下組織的血液供應。
牙周病的症狀
基本上牙周病是一種緩慢進行的疾病,早期並無明顯的自覺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等到自己察覺齒牙動搖時,通常已經是相當嚴重的程度了。
一般而言,牙周病隨其嚴重度由輕到重呈現不同的症狀。初期的牙周病稱為牙齦炎,細菌堆積在牙齦溝內,細菌本身及其產生的毒素會滲入牙齦,造成發炎反應。
牙齦炎的症狀包括牙齦發炎、腫脹、刷牙時流血、牙齦由健康的粉紅色變成暗紅色且有口臭的現象。但因發炎僅止於牙齦,並未侵入齒槽骨內,所以牙齒還不會有搖晃的現象。
牙齦炎如果沒有治療,疾病持續進行,細菌長驅直入,就會傷害牙周韌帶纖維,造成齒槽骨喪失,而牙周組織的破壞又隨著骨頭的流失而愈來愈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臨床上牙齦會持續的發炎,慢性發炎化膿產生膿腫。牙齒會因牙齦的萎縮而使牙根暴露,咀嚼無力,且對甜食和冷熱刺激敏感。X光片上可見牙齒周圍的齒槽骨被破壞而呈不規則的凹陷。
如果一直未能好好治療,牙周病會愈來愈嚴重,齒槽骨將大量流失,牙周組織會嚴重遭到破壞並造成牙齒大幅度的晃動,甚至牙齒會東倒西歪,牙縫變大,造成口齒不清、講話「漏風」的問題。最後到了牙齒沒救的地步,只能將它拔掉,一旦沒有牙齒,就無法好好咬碎食物,造成腸胃負擔加重,消化系統變差,人的身體狀況就會愈來愈不好。
如何治療牙周病
牙周病初期,也就是單純的牙齦炎,通常只要進行牙菌斑及結石清除的治療即可改善。
至於輕度的牙周病,醫師除了清除結石及牙菌斑外,還必須以特殊的器械將牙根整平,使牙根表面平滑,讓牙菌斑不再容易附著上去。經此步驟,牙齦會重新貼附牙齒表面,若能再配合個人良好口腔衛生的維護,就能得到相當好的治療結果。
若是嚴重的牙周病就必須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是為去除難以清除的深層結石及牙菌斑,以有效遏止疾病的惡化,利於牙周組織再生,最後再以美容手術重建牙齦形態方便病人清潔。
牙周病手術是相當小的手術,只需在牙周病專科門診即可執行,手術時間約須1小時,一般而言並不需要住院,手術後2~3天內會有輕微的不適,但不致影響工作、言語或日常生活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