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皮膚疾病 濕疹 痱子 日曬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 中西醫如何止癢

濕疹 痱子 日曬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 中西醫如何止癢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169
收藏 瀏覽數 : 7169
濕疹 痱子 日曬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 中西醫如何止癢

夏季高溫濕熱,正是細菌、黴菌滋生的溫床,面對易復發的皮膚病,中西醫如何互補,雙管齊下治搔癢?新一代的非類固醇療法,使用上又要注意什麼?

治療皮膚病,中西醫觀點及療程各有不同,中醫重「治本」,注重調養身體,讓皮膚病不再反覆發生;西醫則偏重發炎症狀的緩解;兩者療程不同,卻都可以達到治病的目的。若要中西醫合併治療,只要錯開吃藥時間,就能讓身體「內外兼修」。

隨時擦汗 減輕搔癢第一步

夏天皮膚搔癢,大都是濕疹、痱子、日曬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以及黴菌感(例如香港腳、皮癬、股癬)等在作祟,其中以濕疹最常見。「濕疹是皮膚的發炎反應,很多因素都會引起,包括外在及內在因素,如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合作醫療中心主治醫師鄭慧滿特別澄清,「像異位性皮膚炎就是濕疹的一種,通常病患有過敏體質(異位性體質)才容易罹患。」

異位性皮膚炎常因季節冷熱交替,或乾濕度不協調而病情加重,夏天則會因流汗讓皮膚產生搔癢等不舒服的感覺;另外,接觸性皮膚炎則大多發生在身體和配戴物品(如手錶、眼鏡)接觸的部位;至於夏天常長的痱子,主要是汗腺阻塞發炎引起的,只要飲食清淡、穿寬鬆的衣服就可以解決,若併發細菌感染,可服用含抗生素的西藥加以改善。

多吃瓜類 清熱解毒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一科主治醫師林胤谷觀察,以往感染發炎性皮膚病的患者最多,現在則大多是過敏性的皮膚病,「主要是現在的食物,如肉類、蔬果等,容易殘留抗生素或荷爾蒙,有些食物甚至是基因突變,一般食品也大都含有人工添加物或防腐劑,吃多了易改變體質,使人好發過敏性皮膚炎。」

皮膚炎的產生有時是因為體質的關係,患者皮膚表面的細菌含量比一般人多,如果吃多了甜食或油膩的食物,容易間接造成細菌過度繁殖,當菌種壯大時,就會引起皮膚嚴重發炎。

「皮膚炎是身體『熱』和『毒』的表徵,因為體內水分不易排出,毛囊不透氣所致,根本之道得從食物和良好的衛生習慣著手,讓身體『清熱解毒』」。林胤谷建議夏天可多吃瓜類,例如苦瓜、冬瓜、絲瓜、黃瓜等食物,毒就不容易上身。

中西藥併用 至少閒隔1小時

皮膚炎常有反覆發作的困擾。據估計,3~11歲的小孩中,高達20%為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其中約有一半的患者第一次發病後,就陷入反覆發作的漩渦中。如果患者本身或家族有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病史,常常會伴隨濕疹反覆發作,尤其在夏冬交替時期,更容易因為癢而去抓,導致細菌感染。

事實上,不論中醫或西醫,治療皮膚炎效果都不錯,只是治療時間和方式有所差別。林胤谷分析,西藥外用藥包括抗生素、類固醇、抗組織胺等成分,雖然長期使用對身體不好,但使用方便,可及時治療、效用快;中藥則是天然萃取的成分,可改善體質,讓症狀緩解,不過需要服用一段時間才能見效,因此,西藥仍是大部分人使用的治療方式。

中藥和西藥雖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藥物,卻可聯合治療皮膚炎。鄭慧滿解釋,發病初期可用西藥外用藥膏搭配口服中藥服用,不過這只是基本原則,實際上還要考慮年齡、患部(例如腳、臉、陰部等)、病症時期(急性或慢性)去斟酌用藥,只要兩種藥物服用的時間間隔1~1.5小時,基本上不會有問題。

完成療程 才能終結復發

林胤谷強調,皮膚炎反覆發作時,不論吃中藥或西藥,都是「治標」,根本之道,還是要從飲食、生活習慣去調理,不要讓內分泌和自主神經系統紊亂,也不要吃容易引發過敏或讓身體代謝不正常的食物(例如甜食會影響身體脂質代謝等),皮膚炎比較容易痊癒。

鄭慧滿也認為,若要抑制反覆發作的皮膚病,要視病情輕重而決定療程,通常服用中藥要持續2~3個月才有效果,一旦病情穩定,就可逐漸減量而停藥。

藥品等級多 勿自行嘗百草

一般西醫皮膚科醫師開立的口服藥,大都是抗組織胺藥物,有止癢效果,另外就是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藥劑;至於外用藥膏,則有類固醇加抗生素,或讓皮膚清涼止癢的藥物。夏天可塗抹外用藥及清爽型的乳液或乳霜,冬天可使用質地較油的油膏或霜劑,秋冬之際則擦拭保濕霜,滋潤皮膚,減緩不適的感覺。

治療濕疹,西藥最有效的療法是使用類固醇、抗組織胺、抗生素等成分的藥品;黴菌感染則用抗黴菌藥膏;異位性皮膚炎則是塗抹類固醇藥膏,加上口服抗組織胺止癢。

目前西藥外用藥膏仍以類固醇成分居多,鄭慧滿指出,「藥膏種類繁多,依照病況約可區分為7種強度。醫師會依照病症輕重、部位及年齡給予不同強度的類固醇藥膏。」也就是說,適用哪種藥品需經醫生專業判斷,若自行到藥房買藥,可能因不清楚症狀輕重,反而產生風險。

疤痕不要摳 幾個月後會消散

當皮膚癢抓破皮留下疤痕時,除了使用西藥內服外用外,吃中藥也可解決。鄭慧滿以異位性皮膚炎為例,在中醫看來,其屬於溼熱體質,可服用清熱利濕袪風的藥物,病情若屬急性,可用金銀花、白蘚皮、荊芥、防風等藥物;若是慢性,另可添加涼血養血滋陰潤燥的藥物,例如生地、當歸、知母等藥物。她再次強調,上述藥物最好經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切勿自行買藥。

「皮膚炎留下的疤痕大都是色素沉澱引起的,」林胤谷說,「剛開始雖然疤痕顏色很深、很醜,但只要不去抓、摳、摸,大約3個月至半年就會慢慢淡掉。」至於坊間販賣的去斑膏,因為兼具去角質和消炎作用,但效果因人而異,醫師不建議自行購買。

非類固醇藥物不是仙丹

很多人都知道皮膚藥膏有類固醇成分,深怕塗抹之後帶來不良的效果。例如長期使用讓皮膚變薄、容易感染疾病或罹患骨質疏鬆症,甚至使用後會抑制小孩生長。「那是長期口服類固醇藥物引起的結果,」鄭慧滿澄清,「短期使用類固醇藥膏並不會有任何副作用,長期濫用才會影響發育。」至於「長期」指的是多久?鄭慧滿笑說,根據文獻報導,要全身擦拭,且連續10年,才會產生副作用。

「外用藥膏種類太多了,」她強調,「只要不濫用,沒什麼可怕的,最安全的辦法是依照醫師處方使用,不要自己購買。」

目前也有非類固醇的藥物上市,例如「醫立妥」(Elidel)、「普特皮」(Protopic)藥膏,甚受患者歡迎,不過鄭慧滿提醒,這類藥物沒有傳統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但它並不是「仙丹」,不見得可解決所有的問題。「不論中藥或西藥,只要是『藥』,都有毒性,」林胤谷提醒,「使用得當,才有療效,而沒有副作用。」

改善生活習慣 根除病源

使用藥物之餘,中醫師最強調從飲食和生活去「根本改善」。像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從中醫角度看,屬於「溼熱體質」,不能吃太燥熱的食物,建議用清淡飲食取代辛辣、燒烤、油炸等食物,此外,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臨床試驗結果還顯示,一株名為「LP33」的乳酸菌種,臨床病患服用1個月後,過敏症狀獲得顯著改善。

至於濕疹患者則忌吃甜食、油炸或人工添加品;生活作息上盡量避免熬夜,就可和藥物相輔相成,讓病情盡快好轉。同時亦可使用清熱利濕涼血袪風的處方,配合滋養霜,逐漸減少類固醇藥膏的用量。另外,也可藉助清涼止癢藥浴包、穴位按摩止癢。

生機療法非萬能

一旦發現自己或親友罹患皮膚病時,應該要盡早給醫師診治,確定病症且對症下藥,「如果塗抹不適合的藥膏,常常會產生併發症,」鄭慧滿提醒,有些人得了股癬,患部在胯下,不敢看醫生而自行買藥,擦錯藥加上抓破皮常使病情惡化,甚至感染細菌,釀成膿痂疹或蜂窩性組織炎,賠了夫人又折兵。

想要擁有健康的膚質,擦拭或服用藥物都比不上「預防保健」來得重要。林胤谷建議,要「活得自然、吃得自然」。有些人皮膚發炎,是免疫功能失調,從飲食、生活和精神層次著手改善,才是根本之道。

至於坊間盛行的藥膳或「生機療法」,林胤谷不建議食用,「別人說有效,或許只是偶然,不見得適用一般大眾。」總之,先了解自己體質,再使用適合的藥,才不會弄巧成拙。

可以這樣對待皮膚嗎?

1. 皮膚好癢,抓一抓就好了!

【糾正】  千萬不要抓!如果是濕疹,可以用乾淨的冷濕毛巾濕敷止癢,然後穿著寬鬆的衣服,不要讓衣服一直磨擦患部,愈磨愈癢。

2. 不曬太陽就能不留疤!

【糾正】  除了不能曬太陽外,記得飲食要清淡,多吃含有維他命C的蔬菜和水果,不要喝咖啡、紅茶等會色素沉澱的飲料,藥物上,可使用含有美白成分的外用藥膏,中藥也有淡斑美白的藥可以服用。

3. 夏天易流汗,皮膚要多洗幾次才乾淨!

【糾正】  夏天雖然炙熱,但清潔皮膚一天一次就夠了,切忌不要用刷子刷,否則皮膚會愈刷愈粗,甚至有發炎的危險。

4. 到沒有健保的中醫診所看診較有效!

【糾正】  事實上,到沒有健保給付制度的中醫診所較沒有保障,或許醫師沒有專業執照,或者開立的藥物不適合服用,有人多花了錢卻看不到效果。

5. 聽說XX藥膏效果很好,自己買來試試看!

【糾正】  沒有醫師處方的藥膏,最好不要亂買,高價位的藥膏也不見得比較有效,萬一出現不適的症狀,得不償失。

皮膚藥該怎麼用?

1. 先洗手並清潔患部。

2. 按標籤說明使用,若是懸浮液先搖一搖再擦。

3. 對類固醇過敏的人、孕婦、嬰兒、孩童,盡量避免使用含類固醇的藥物。

4. 避免類固醇藥物沾到眼睛,否則會得青光眼。

5. 類固醇藥物不能用在細菌性、病毒性、黴菌、梅毒性感染的皮膚上,也不可以用來治療痤瘡、酒糟鼻、嘴巴周圍的皮膚炎。

6. 類固醇藥物用在傷口上,會干擾傷口癒合。

7. 強效型藥劑持續使用兩個月以上,突然停藥易復發,發生的部位常在臉部、肛門附近或生殖器等,嚴重時皮膚會發紅、結痂、脫皮,有時甚至會惡化成化膿性皮膚炎。

8. 擦皮膚藥時不要用力擦揉。

9. 用不完的藥物不要再裝回容器內,以免污染藥物。

10. 藥物應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

❤️更多【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資訊,請看405期大家健康雜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