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孩把炸雞、奶茶當正餐,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肚子愈來愈大嗎?兒童糖尿病的人數,在臺灣高達2萬人,肥胖讓愈來愈多孩子陷入糖尿病危機,想擺脫疾病纏身,不能再漠視孩子的胖!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年兒童外食狀況調查報告」,發現高達六成三孩子有外食問題行為。其中偏食亂吃、把零食當正餐、常吃油炸含糖低纖食物等行為,正逐漸把孩子的身材像吹氣球一樣愈撐愈大。現在臺灣每3個小孩中就有一個是「小胖子」,而且課業壓力加上缺乏運動環境,讓孩子即使想動都缺少機會,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醫師林硯農提醒,要變瘦還是老話一句「少吃多動」,持續實踐健康的飲食、運動習慣才能見到成效。
肥胖讓孩子
青春期就陷入糖尿病危機
前陣子書田診所收治一名13歲國中生,平日就嗜喝含糖飲料,每天要喝5~6杯,從小就是個小胖弟,直到最近常感覺非常疲憊、提不起勁,體重一下子由72公斤掉到66公斤,經家長帶來就診,才發現得了第二型糖尿病。
十幾年前,兒童、青少年的糖尿病有九成以上是與遺傳相關的第一型糖尿病,然而,近年來許多國家都發現,與肥胖相關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例有增多趨勢,也就是說,肥胖正讓孩子陷入糖尿病危機。目前兒童糖尿病的人數,在臺灣高達2萬人之多。
糖尿病只是肥胖的一種併發症,別忘了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心血管疾病、痛風、腎臟問題都與肥胖關聯很深;「肥胖」正藉著每日的飲食侵蝕未來主人翁的身體,要如何回歸健康的生活,對臺灣社會來說是刻不容緩的功課。
幫胖小子減肥
怎麼吃,減油不減營養?
減肥最好飲食、運動雙管齊下,效果最佳,不過,對於一個長期習慣吃得好、不必動的孩子來說,要開始運動,又要限制飲食,頓時會感到失去很多樂趣,因此阻力不小。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徐于淑建議,家長可在烹調上運用技巧,達到低卡、高纖的目的,像是進餐前先喝湯,不但可先暖胃,也避免在最餓的時候先吃下高熱量食物;媽媽可用黃綠色蔬菜、番茄、筍等色彩繽紛的食材熬一鍋蔬菜湯,加上麵條、蛋,不但低卡又有營養,顏色豐富也能引起孩子興趣。家中也不要常備高熱量零食,以免孩子隨意吃。
遇到不愛綠葉蔬菜的小孩,媽媽可準備蘆筍沙拉、青花菜、玉米筍、菇類等高纖、少異味的蔬菜,一樣能攝取大量纖維質。
點心方面,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林鈺珊建議,約可準備150~250大卡的分量,例如鮮奶1杯+蘋果1個,一日依據兒童的胃口可準備1至2次點心。運動完的半小時內,肚子特別餓、吸收特別好,這時別讓孩子吃下高熱量食物,以免削減了減肥的效果;此時可補充一些澱粉加蛋白質的點心,或正餐不足的營養,例如豆漿、牛奶或新鮮水果,另外愛玉、仙草、蒟蒻果凍等甜點,低卡又有飽足感也頗適合。
徐于淑營養師指出,在觀念上,家長可教導孩子,油脂、熱量都藏在哪些食物裡,如告訴孩子:「你愛吃的熱狗、薯條、炸雞裡有很多油喔!可樂裡也含很多糖,會讓你胖嘟嘟。」一般在國小二、三年級以上,能逐漸了解「肥胖是健康的威脅」等概念,家長也可帶到營養門診進行衛教。林鈺珊營養師建議,一日攝取的總熱量,1~4歲約1000~1200卡,4~7歲約1300~1600卡,8歲以上約1800卡,若需大量耗損體能,建議不超過2200卡為宜。
動起來胖又喘
怎麼讓孩子運動減肥?
其實,運動是一個可以改善偏食的大好機會,因為運動會讓孩子肚子餓、想吃更多,父母若趁此時備齊固定分量的各類食物,孩子肚子一餓,更易接受平時少吃、不吃的種類。
林硯農醫師點出,兒童要以運動減重,最難的就是「持續力」,除了長期維持運動習慣不容易之外,也常常不能完整地上完一堂運動課。孩子易被打電動等有趣又靜態的活動吸引,一坐就是一整天,相較之下,運動顯得既辛苦又累人。所以,林硯農醫師建議,倒不如先養成「多活動」的習慣,不必一開始就進行激烈運動,譬如常與家人到戶外爬山、騎腳踏車,習慣後再慢慢增加活動量、運動量,較能讓孩子適應。
家長必須先了解的是,胖的人動起來比瘦的人辛苦,容易喘,動個10分鐘就說不出話、滿身大汗,若跟同學一起跑步、打球,也比別人容易累,在運動的初期較難適應,家長的鼓勵打氣是必要的。
如果要參加減重班、兒童運動課程,可多嘗試幾類來找到孩子的興趣,從有興趣的運動切入,較能讓孩子適應過程中的易喘、疲倦、多汗等不適感,最後體會運動的暢快感。另外成就感也很重要,在參加減重班或運動課程之前,大人可以量體重、拍照片記錄運動前的模樣,課程告一段落之後再做一次,驗收辛苦付出的成果,看看鏡中的自己變得更有精神、更健康了,這樣做除了體驗成就感之外,還能提升自信心,驅逐被同儕嘲笑的自卑心態。
通常小女生比較喜歡美麗的、有趣的課程,小男生則傾向於變得更強壯,所以女孩可以選擇舞蹈課、體能課或樂趣較多的運動課,而男生則可選擇與朋友打球、學武術、跆拳道或騎單車等活動。
如何運動不受傷?
一些大醫院在暑假有開設兒童減重班,只是暑假只有2個月,而孩子累積肥胖的時間卻有一整年,所以家長還需幫孩子自行運動,只是要預防運動傷害。
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醫師林硯農指出,胖小孩跟胖大人的運動傷害差不多,都跟局部關節的過度使用有關,造成肌肉拉傷或肌腱發炎。不過,胖小孩通常運動不久就易疲倦,較少完成大量又激烈的運動,所以發生立即性傷害的機會較肥胖的成人小。
在孩子願意嘗試的前提下,孩子的建議運動量,與大人一樣是一周運動3天、每次30分鐘,要達到有點喘的程度,才有促進攝氧的效果。有氧運動雖然適合減重,但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肥胖者,應盡量避免衝擊性高、強度高的運動(例如「踏階有氧」);室內較激烈的飛輪腳踏車,建議剛開始以半小時為限,之後可逐漸拉長時間。只要是較激烈又會大量用到膝蓋的動作,都應該控制運動量,所以,爬太多樓梯、大量的跳躍動作都應避免。
兒童與青少年,怎樣算肥胖?
行政院衛生署建議以BMI(Body Mass Index)來檢視兒童與青少年是否肥胖,其計算公式為:BMI=體重(kg) / 身高的平方(m2)
年齡 |
過 重 ﹙BMI≧﹚ |
肥胖 ﹙BMI≧﹚ |
||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2 |
17.7 |
17.3 |
19.0 |
18.3 |
3 |
17.7 |
17.2 |
19.1 |
18.5 |
4 |
17.7 |
17.1 |
19.3 |
18.6 |
5 |
17.7 |
17.1 |
19.4 |
18.9 |
6 |
17.9 |
17.2 |
19.7 |
19.1 |
7 |
18.6 |
18.0 |
21.2 |
20.3 |
8 |
19.3 |
18.8 |
22.0 |
21.0 |
9 |
19.7 |
19.3 |
22.5 |
21.6 |
10 |
20.3 |
20.1 |
22.9 |
22.3 |
11 |
21.0 |
20.9 |
23.5 |
23.1 |
12 |
21.5 |
21.6 |
24.2 |
23.9 |
13 |
22.2 |
22.2 |
24.8 |
24.6 |
14 |
22.7 |
22.7 |
25.2 |
25.1 |
15 |
23.1 |
22.7 |
25.5 |
25.3 |
16 |
23.4 |
22.7 |
25.6 |
25.3 |
17 |
23.6 |
22.7 |
25.6 |
25.3 |
18 |
23.7 |
22.7 |
25.6 |
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