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展及醫療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長。想要維持健康,運動不可或缺,但對於身體逐漸老化的樂齡族而言,建立正確的觀念,才能真正「活到老,動到老」。究竟上了年紀以後,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運動?又該怎樣避免運動傷害?
許多人生活忙碌,平日難抽空運動,會趁著假日拚命運動,想將一週的運動量補足,這些「週末運動員」很容易運動過量而受傷。不少50歲以上的樂齡族,重視自我健康,也常落入「週末運動員」的迷思,反而造成運動傷害。
根據一份美國2013年對70歲區間族群做的研究指出,高達14%的長者曾發生運動傷害,其中下肢受傷的比例更達41%。林槐庭副教授分析,樂齡族多半知道打籃球、快跑或是踢足球等較激烈及高碰撞的運動容易受傷,所以,實際上最常發生運動傷害的,反而是一般人認為較溫和的慢跑、登山及騎腳踏車等,受傷部位以膝關節、小腿及足部居多,較嚴重者會產生心臟問題。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陳祐榕物理治療師則表示,要避免運動傷害,年長者運動的心態很重要,不要用盡全力去運動,若運動後超過一天以上仍會肌肉痠痛,表示強度需要下修。
50歲以後,運動切忌逞強,運動強度一定要循序漸進,平常沒運動習慣的週末運動員,要如何開始運動呢?
陳祐榕物理治療師則鼓勵年長者多到戶外走動,不僅達到運動效果,也可以藉由外界環境刺激神經控制及訓練反應,如果不喜歡曬太陽,瑜伽和水中運動也很適合年長者。她尤其推薦年長者從事水中運動訓練肌力,例如在水中前走、後走或側走,單腳站定旋轉、划水、上下撥水等動作,速度不用很快,都可利用水的阻力溫和地訓練肌力。若是到健身房運動,使用滑步機或是推腿器也頗有助益。
運動後的收操則是讓處於運動狀態的身體逐漸緩和,降低心跳及血流,讓緊繃的肌肉能夠舒緩,幫助身體清除運動所產生的廢棄物,如乳酸等,可以減輕疲勞,避免運動傷害。陳祐榕物理治療師提醒,收操後應該要感到身體柔軟度有變好,並且沒有肌肉的抵抗感。建議要把握身體還暖和的時候,進行收操,最好是運動後10分鐘內馬上做,若超過太久才做,效果會變差。
暖身伸展前先熱敷,事半功倍?
「暖身操」和「收操」差在哪?
反之,收操是為了讓運動狀態的身體逐漸緩和,所以一開始先以較慢的運動狀態,如走路或是慢慢騎腳踏車,讓心跳速率及呼吸緩慢的降低,接著對於運動時緊繃的肌肉進行伸展,可以幫助恢復肌肉彈性及柔韌性,加速清除因運動所產生的代謝物,最後可以搭配冰敷,避免肌肉痠痛及受傷。
許多人發生運動傷害後,常有「先休養一陣子不要運動」的想法,然而,運動習慣一旦被破壞,久沒運動,很容易不想再動!其實,運動傷害後若處理得宜,仍然可以維持運動的習慣。林槐庭副教授表示,剛發生運動傷害時,一定要先休息並積極尋求治療,避免傷害進一步惡化。在發炎期後,可以尋求運動治療,一方面保持運動習慣,另一方面刺激組織的生長恢復,可以做一些在不痛範圍內的關節運動、輕微的伸展、肌力強化運動,可先從固定姿勢時練習肌肉用力,接著適度加一些重量做動態訓練,若可以承受,再做一些阻抗訓練。
要重新開始每日的運動時,一定要在運動前熱身,但可避開跑跳的動作。開始運動時,切勿操之過急,一開始每次10~15分鐘,再漸漸增加至20~30分鐘,若不會疼痛,最好維持每周至少4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
1. 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視狀況調整,量力而為。
3. 運動強度循序漸進,不躁進。
5. 平時可做肌力訓練,增進肌力與肌耐力。
7. 選擇安全的場地及設施,穿著合適運動鞋。
9. 每次運動前應先做好5~10分鐘的暖身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