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曾有厭食症、暴食症的女性,較易罹患產前憂鬱症

曾有厭食症、暴食症的女性,較易罹患產前憂鬱症

出處/ 2019年7月號/第38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512
收藏 瀏覽數 : 5512
曾有厭食症、暴食症的女性,較易罹患產前憂鬱症

一項發表於《英國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在分娩前曾經患有飲食疾患的女性,容易在懷孕期間和孩子出生後18年內出現憂鬱症狀。

該研究由倫敦大學學院、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者進行,研究者使用《Avon親子縱向世代研究(ALSPAC)》的數據,其中包括9276名女性的資料。研究者模擬出自我報告中曾經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神經性暴食症或包含兩者的女性,從懷孕第18週到產後18年的憂鬱症狀軌跡。結果發現,126名(1.4%)有終生神經性厭食症、153名(1.6%)有神經性暴食症和60名(0.6%)有厭食症和神經性貪食症。在調整混雜因素後,患有終生飲食失調的女性,比沒有飲食失調的女性在憂鬱症狀分數上更高。

該研究主要作者表示,這個發現顯示許多飲食失調患者可能沒有完全康復,因為飲食疾患和憂鬱症經常同時發生。母親的憂鬱症狀已被證實與子女的一些負面結果有關,例如:情緒和行為問題。因此,早期鑑別出和治療飲食失調非常重要,因為這些可能是造成憂鬱症狀的潛在原因。

研究者強調,醫師和助產士需要更多的訓練來發現妊娠期飲食疾患,為她們提供心理支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對母親和孩子都有好處。

資料來源:Neuroscience News May 14, 2019

收入較低、心理困擾多的人
更容易有肥胖風險?

一項發表於《肥胖》期刊的研究發現,收入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因為心理困擾而透過情緒化飲食因應,進而導致肥胖現象。

該研究由利物浦大學和伊迪斯科文大學研究者進行,研究對象包括來自英格蘭西北部、不同社經背景的150名參與者,他們完成了用來測量心理困擾、情緒化飲食和復原力的調查問卷。參與者也提供了他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以作為社會經濟狀況的指標。另外,他們也提供身高和體重以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

結果發現,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與較高的心理困擾有關,而較高的心理困擾與較高的情緒化飲食有關,也預示了較高的身體質量指數(肥胖現象)。

研究者表示,相較於更富裕的社區,在較貧困的地區更容易取得低成本、熱量密度高的食物,該研究指出了心理和情緒因素在飲食行為和體重調節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於較低社經地位者。至於情緒化飲食與較高社經地位相關的因素則仍有待釐清。

資料來源:〈Neuroscience News〉May 8, 2019

孩子學習馬戲雜技及空中運動
有助減輕壓力、增進自我肯定

從走鋼絲到空中飛人,馬戲藝術長期以來吸引著所有年齡層的人。一項澳洲的研究發現,馬戲技能可為澳洲兒童的心理健康帶來明顯益處。

該研究由南澳大學研究者進行,用國際公認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工具,針對參加六個月Cirkidz Tweenz方案的55名兒童(8~14歲)進行追蹤。在方案中,兒童有機會學習、改進和擴展新的雜技、平衡、雜耍和空中運動的技巧。結果發現,在參加馬戲團計劃之後,兒童心理健康的四個面向顯著獲得改善,包括減輕壓力、自我肯定、自信心和社會化。參與的兒童也表示,馬戲訓練讓他們對自己的感覺更良好,感受到了更大的自由、自信和快樂,與剛開始參加該計劃時相比,更少感到擔心和壓力,而且也為自己的成就感到勇敢和驕傲。

研究者表示,在澳洲,每年都有1/5的成人和1/7的兒童罹患精神疾病。而此研究發現,現在為孩子在馬戲訓練計劃中投入的每一塊錢,都可能省下未來可能要花在心理健康成本的7塊錢。強調了從兒童時期就支持積極心理健康措施的重要性,可確保終身社會和經濟效益。

資料來源:〈ScienceDaily〉May 9, 2019

本文由戴怡君選文、黃嘉慈摘譯,感謝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審稿

※加入大家健康Line,每週看健康好文!搜尋Line@ID:@sji2669j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