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如何避免臉書憂鬱症

如何避免臉書憂鬱症

出處/ 2017年3月號/第357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9911
收藏 瀏覽數 : 9911
如何避免臉書憂鬱症

美國兒科學會(AAP)在2011年提出了「臉書憂鬱症」這個名詞,強調情緒低落、憂鬱症狀與臉書使用者關係緊密,且其中一項導因似乎是「社會比較」。經常使用臉書的人暴露在朋友、家人和認識的人以「華麗影片」剪輯出來的生活之中。這些理想化的生活片段,可能引發忌妒的感覺和扭曲的信念,認為別人有著比較開心、興奮和成功的人生。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博士David A. Baker及心理衛生研究中心的Guillermo Perez Algorta博士,針對所有和社群網路媒體與憂鬱症有關的文獻進行系統性回顧,結果在799篇有此標題的文獻中,找到30篇符合該回顧研究的標準。研究結果顯示,16%的文獻發現,線上社交網絡和憂鬱症有關;6%則指出社交網絡不會造成憂鬱症,還會為心理健康帶來正面影響;另外,13%則未發現任何顯著的正面或負面影響。該研究發表於《網路心理學、行為與社會網絡》期刊。

不過,研究也指出,做到下列5點,有助於預防臉書引發的憂鬱症:

1.勿對於「虛擬身分」及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非常在意。

2.觀看他人生活時,避免忌妒。

3.不要接受先前伴侶成為臉書朋友的邀請。

4.避免頻繁張貼、更新狀態以及過度地互動。

5.別將自己與他人負面地比較。

本文摘譯自<今日醫療新聞>,Thursday 29 December 2016,How to avoid Facebook-induced depression

掛在社群媒體上太久
有礙心理健康

愈來愈多的美國人使用社群網站張貼動態,以及與朋友、家人、名流和陌生人互動。然而,來自匹茲堡大學的研究團隊警告,持續地與他人互動存在一個極大的危機,特別是年輕人可能出現憂鬱的感受。該研究發表於《憂鬱和焦慮》期刊。

該研究對象是1787名19~32歲的美國人,參與者在2014年時填寫一份問卷。在2014這一年,超過一半的美國人經常性使用至少一種社交媒體。問卷中詢問參與者使用社交媒體的頻率,其中包括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同時研究者也以「憂鬱量表(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pression Scale)」來評估參與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結果顯示,超過1/4的參與者呈現「高度」憂鬱跡象。

經常查看社交媒體的人感到憂鬱的風險,比不常查看的人高出2.7倍;而在一週當中,花最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高出了1.7倍。顯示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有關。

本文摘譯自<Medical Daily>,Mar 25, 2016,Feeling Depressed? Too Much Time On Social Media Can Affect Your Mental Health作者:Samantha Olson

焦慮和憂鬱
是癌症存活者的重要議題

一份來自馬來西亞的研究發現,1362名參與研究的癌症患者中,超過4/5的存活者在診斷後一年內受焦慮症所苦;而憂鬱症的罹患率也有類似的數據。

患者對身心健康的滿意度,或是與健康有關的生活品質,是癌症照顧上一個重要的成果。然而,研究顯示,癌症患者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在診斷後的12個月中,整體上是低落的。且愈晚期的癌症,健康生活品質愈低。

無獨有偶,另一項正在進行中的研究則指出,癌症同時也給青少年、年輕成人在生活和健康上帶來顯著的影響。研究者針對56位平均28歲、剛被診斷癌症的患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高達37%的參與者因為癌症而感到痛苦。且將近一半的人指出,最主要原因是「治療的決定」,然後是「家人健康問題」、睡眠及擔心。

資深作者,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專科藥劑師Alexandre Chan表示,不同於老年人,這些年輕人沒有預期到自己會生病,特別是癌症。他們同時也正處在一個面對許多社會責任和家庭負擔的階段,因此較容易罹患憂慮症或是焦慮症。
本文摘譯自歐洲腫瘤內科學會2016年亞洲區域大會新聞稿

本文由戴怡君撰文、黃嘉慈摘譯,感謝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審稿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