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婦科疾病 停經、無性生活,陰道卻異常出血...預防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妳做這些檢查了嗎?

停經、無性生活,陰道卻異常出血...預防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妳做這些檢查了嗎?

出處/ 2021年5、6月號/第39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419
收藏 瀏覽數 : 4419
停經、無性生活,陰道卻異常出血...預防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妳做這些檢查了嗎?

「健康」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醫師提醒,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癌若等到出現症狀,通常已是中晚期,建議婦女朋友定期做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依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的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新發癌症人數較之前一年增加了4,447人,同時部分癌別也有發生年齡提早的現象,例如乳癌為56歲、子宮頸癌為58歲、子宮體癌(子宮內膜癌占個案數將近九成)則為55歲。


身為女性或是關心身旁女性朋友的你,該留意哪些症狀可能是癌症警訊?做哪些檢查能提早發現婦癌?現任四季和安婦幼診所院長,同時也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婦癌專科醫師及台大兼任主治醫師的林育弘,以下針對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一一剖析。

1.子宮頸癌—曾有性行為就要提防

■好發年齡:臨床上以40~45歲患者較常見。
■危險因子:有家族子宮頸癌病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性交年齡過早(小於18歲)、多重性伴侶(超過4位)、體重過重、抽菸等。
■症狀:初期無明顯症狀,當演變為侵犯性癌症,才會有陰道異常出血、分泌物增加、性交後出血等症狀。發展至末期則有下腹部疼痛、坐骨神經痛、腎盂積水等現象。是少數透過早期篩檢,能提早發現的癌症。
■預防的死角:許多停經後的婦女誤以為「月經不再來、少有或沒有性行為,不會罹患子宮頸癌」而疏於做抹片檢查,其實這是錯誤觀念,易延誤子宮頸癌早期發現。事實上,已停經、沒有性生活或年齡較長的女性,還是可能得到子宮頸癌。


■抹片+HPV檢測能提早發現癌變

目前國健署限於經費只補助30歲以上的婦女,每年持健保IC卡免費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其實只要有性行為,不滿30歲,醫師也建議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自費約600元。另有一種經電腦協助細胞判讀的「薄層抹片檢測」,檢查準確度約90~95%,但健保沒有給付、自費約1500元。此外,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也是有利的輔助工具,如能搭配子宮頸抹片,更能及早檢出癌前病變。


目前多數歐美國家建議同時檢查兩種項目的篩檢方式。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臨床指引更建議:30~65歲女性最好每五年進行一次抹片加HPV檢測,若檢查為陰性,則3~5年不用再做抹片。在台灣,HPV檢測需自費,費用約1000元。


有鑑於人類乳突病毒是引發子宮頸癌最重要的致病因子,要預防子宮頸癌,可接種防治效果達90~95%的HPV疫苗,不過,即使已接種疫苗,仍需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2.子宮內膜癌—好發於更年期婦女

■好發年齡:以停經後婦女為大宗,約55~60歲。
■危險因子:與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和代謝症候群有密切相關。
■症狀:最典型的症狀為「不正常出血」,且常發生在「停經後」,也有少部分年輕女性會在經期以外有出血症狀。
■預防的死角:相較於乳癌、子宮頸癌等較為人熟知的婦女癌病,一般人或許對子宮內膜癌並不熟悉。然而,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從2007年共1165例,到了2018年已成長為2439例,足足增加一倍之多!發生率明顯增加,除了飲食西化,使用來路不明的偏方、藥材,或來自環境荷爾蒙的刺激,都是子宮內膜增生的可能因素。


■非經期出血快就醫做2項檢查

當出現非經期出血或停經後出血狀況,經醫師判斷病患沒有其他腫瘤存在後,可以透過「子宮內膜搔刮術」或「子宮內視鏡檢查」來確定診斷。內視鏡檢查適用於未停經但非月經期出血的患者,透過細長的管子進入子宮腔內觀察是否有病變,一旦發現瘜肉或有異常肌瘤等病灶時可直接切除。「子宮內膜搔刮術」檢查對象則為停經後出血的婦女,從子宮腔內刮取組織,檢查是否罹患癌症。這兩種檢查合乎健保規範時,健保會給付。


子宮內膜癌現階段缺乏有效早期診斷的篩檢方法,即使是做抹片,診斷率頂多50%。因此無論是年輕或年長的女性,只要出現陰道異常出血的情況,都應盡速就醫找出病因,以免延誤治療。


3.卵巢癌—無聲無息、發現多是晚期

■好發年齡:50~60歲。
■危險因子:家族遺傳病史、長期服用雌激素、肥胖、初經過早與停經過晚、有乳癌病史、從未懷孕或不孕的女性、抽菸、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
■症狀:早期大多無顯著症狀,當腫瘤導致腹水時才會出現腰圍變粗、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此外,患者也會有體重減輕、腹部或骨盆疼痛現象。
■預防的死角:由於卵巢位於骨盆腔深處,體積只有杏仁般大小,加上早期症狀易和腸胃道症狀混淆,而容易忽略,因此有75%的患者發現時已是第三或第四期,存活率低,故有「沉默的婦女殺手」之稱。


目前卵巢癌缺乏有效的篩檢工具,以致難以早期診斷。過去曾有人主張透過BRCA1/BRCA2基因突變檢測提早發現變異,但此突變風險有種族性的差異,通常以猶太人機率較高;台灣雖有案例,但整體來說關聯性較不明顯。


若母親、姊妹或阿姨曾患卵巢癌,自己接受血液腫瘤標記CA125檢驗,並加做超音波,是否有助早期偵測?醫師表示,當前研究顯示,這些工具的篩選效果仍不甚理想,而藉由內診、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想早期發現的效果也相當有限,是醫學界仍要努力的項目。不過,民眾不要過度擔憂,注意自己的家族史,定期追蹤對於預防卵巢癌仍有幫助。

❤️想了解更多【婦癌檢查治療】資訊,請看2021年5、6月號/第394期大家健康雜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