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葉雅馨 擁有彈性

擁有彈性

出處/ 《給照顧憂鬱和失智長者的你》 
撰文/
瀏覽數 : 6714
收藏 瀏覽數 : 6714
擁有彈性

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調查,平均一位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時間長達9.9年,每日工作時數高達13.6小時。慢性疾病患者的照顧者肯定要有長期照顧的預備及打算,「擁有彈性」更是照顧與觀照自己情緒重要的環節…

去年5月中旬及今年4月下旬之後,台灣Covid-19疫情突然升溫,避免疫情擴散,政府明令提高防疫層級,許多人因此調整為居家工作、在家學習模式。居家防疫、期待解封一周盼過一周,不知道何時才是盡頭⋯⋯。許多民眾對於這樣的措手不及與未知,深感壓力,根據董氏基金會2021年6月發布的調查發現,近八成六受訪者表示,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44.3%受訪者「不滿意」這些因為疫情造成的改變,包括:「外出時間減少」、「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外出需全程配戴口罩」、「休閒活動選擇便少」、「工作模式改變」;在情緒狀態上上受訪者以「擔心」占最多,占47.2%⋯⋯。

因此我們暫停許多執行中計畫,包括多場到校園、樂齡中心及企業合作的情緒教育課程、紓壓體驗課程。但是,暫停不代表「取消」或「停止」,是多了些時間可以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創造新的課程模式,這樣的過程同時也考驗著我們的彈性。

雖說「變化是常態,以不變應萬變。」現在要面臨的挑戰與未知比以前更多,但是,不變並非是一成不變,而是讓自己擁有彈性,有「不變的彈性」,處理突來或累積的壓力與危機,才能游刃有餘,不會Burnout。(延伸閱讀:揮別照顧倦怠 5個方法安頓身心

不Burnout是身處高齡社會中需要學習的自我照顧議題,平均壽命延長了,但是有身心健康疾病如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高齡者也增加了,需要擔任家庭照顧者越來越多。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調查,平均一位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時間長達9.9年,每日工作時數高達13.6小時,所以慢性疾病患者的照顧者,肯定要有長期照顧的預備心理及打算,做好家庭人力、經濟上的安排,親友鄰居的喘息替代等,也要記著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被照顧者是同樣重要。(延伸閱讀:如何陪伴憂鬱症家人?康復者傳授這樣做就對了!

因此,本會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出版《給照顧失智和憂鬱長者的你》,採訪多位照顧憂鬱和失智長者的家庭照顧者,他們分享照顧心情的歷程,面臨的狀況包括狀長者無病識感、不願意就醫、無法辨識為憂鬱症或失智症、家庭中的夾心餅乾、左右為難、無法開口求援等等,再由八位老年醫學、身心科醫師、心理學教授與社工師等分別給建議,提供清楚的處遇做法,能幫助照顧者從迷霧中找到方向。(延伸閱讀:照護失智或憂鬱長者,怎麼溝通回應避開地雷少衝突

書中照顧者的故事-要求完美的雄哥、具有專業照顧工作經驗的雅芬、自己罹癌仍要照顧憂鬱症母親的阿信、要照顧失智雙親的志強⋯⋯,引領讀者思考要開口求助、善用社會專業資源之外,創造喘息時間與空間,降低期望值,也就是擁有彈性,更是照顧與觀照自己情緒重要的環節。

二十多年前,我們開始從事憂鬱症防治工作之初,翻譯了一份國外心理健康團體出版的文宣〈心理健康DIY〉,提出包括做運動保持活力、找人說出來、參與團體活動、與朋友保持聯繫、放鬆自己、尋求協助、學習新技巧、從事創意活動、還有為自己保留彈性空間等方式處理負面情緒和壓力,維持心理健康。多年後再重看這份文宣,仍覺得深具實用價值,尤其是為自己保留彈性空間,不論是照顧他人或是自己的身心健康,擁有彈性,將使我們再度合適於不斷改變的情境與心靈。

本文為書籍《給照顧憂鬱和失智長者的你》編輯後記,6/30前至博客來購買本書現享75折~

❤️想了解更多揮別照顧倦怠、避開憂鬱失智照護地雷資訊,請看新書《給照顧憂鬱和失智長者的你

▼延伸閱讀:

常見照護衝突,醫師教你不NG話術

當長輩失去健康,這樣安撫讓他們再展笑顏

父母喪偶走不出悲傷,怎麼安慰陪伴安頓身心?

爸媽不肯看醫生 卻嫌子女不關心 怎麼辦?

關鍵字: 照顧者憂鬱症焦慮壓力情緒調適照顧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