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老年疾病 帕金森氏症服藥副作用異動症、易斷電如何改善?停藥有何風險?

帕金森氏症服藥副作用異動症、易斷電如何改善?停藥有何風險?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2年11、12月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6631
收藏 瀏覽數 : 16631
帕金森氏症服藥副作用異動症、易斷電如何改善?停藥有何風險?

若父母有帕金森氏症,藥吃久了可能出現不自主動作(異動症)、斷電等副作用,以致長輩想停藥。醫師提醒,吃藥是為了「長期控制」,有患者一兩次忘記服藥,不覺有異,誤以為藥物無用,便擅自停藥,半年後帕金森氏症便讓長者無法自理生活。帕金森氏症人常會便祕,怎麼改善?含蛋白質的食物可能影響帕金森藥的吸收,該怎麼吃?讓醫師解答用藥疑問。

許多人得到帕金森氏症時,如患上不治之症般晴天霹靂,心頭疑惑、忐忑不安,難以接受。台灣帕金森之父——陸清松教授強調,其實帕金森氏症就像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只要依個人的病況、工作及家庭的情況,醫病共同擬定出最適合的治療、飲食、運動及復建計畫,規律持續的接受醫治、同時與醫師良好溝通,「與疾病共存二十年、甚至更久,並非難事」。(延伸閱讀:睡夢中狂踢枕邊人,是巴金森氏症徵兆?睡眠障礙如何解?

帕金森氏症的藥物治療是「長期控制」,有些患者一兩次忘記服藥,感覺不到身體有異狀,誤以為藥物無用;或認為藥物傷身,擅自調整劑量或斷藥,易讓原先控制得當的疾病突然「失控」。(延伸閱讀:倒著走更舒服,當心巴金森氏症

事實上,會有這些疑慮可歸因於患者對疾病或治療本身,尚未建立起正確、正向的觀念,因此將患者最常問的藥物問題整理如下,請陸教授神經科診所院長陸清松教授解惑。

Q帕金森藥物一吃就是一輩子?

A:隨著年紀增長,人體會持續老化及退化,而帕金森氏症屬於神經退化疾病。陸教授舉例,就像人要每天進食「顧肚子」來維持生命,帕金森氏症也需每天補充或加強多巴胺「顧腦子」維護錐體外路機能,才能減緩患者的動作障礙及更好的生活機能。(延伸閱讀:詹雅雯罹帕金森氏症左腦萎縮!當家人突然臥病在床,怎麼減輕照顧負擔?

Q帕金森藥「左旋多巴」吃久了,會出現不自主動作、斷電現象?

A:帕金森氏症是體內多巴胺不足所致,現今臨床上最常以「左旋多巴口服藥物」來治療。患者服藥後,藥物會從腸胃道吸收進入血液、再送到腦中轉換成多巴胺。

值得一提的是,該類型藥物長期服用下來,血液中的左旋多巴濃度起起伏伏,有效治療的窗口變小,常會出現動作波動現象;有藥效期縮短、無藥效期增加等「開關現象」及異動症(四肢及身體不自主扭動、類似舞蹈症)等併發症。

陸清松教授表示,新型緩釋型左旋多巴口服藥物,相較於服藥當下快速見效的傳統左旋多巴口服藥物,藥效釋放更為緩慢,能協助穩定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改善因藥物作用起伏所造成的併發症問題。(延伸閱讀:照護失智或憂鬱長者,怎麼溝通回應避開地雷少衝突

Q帕金森藥要餐前先服,且避開富含蛋白質食物?

A:帕金森氏症的服藥準則是「藥→水→飯」即「吃藥配飯」

帕金森氏症人常便祕,胃腸的蠕動變慢,胃排空的時間延長,因此用餐前先服藥,然後馬上喝150~250cc的開水,接著進食時需注意,先配蔬菜,之後配魚、蛋、肉等,也可用麵包、饅頭、餅干等碳水化合物取代吃飯。

另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能影響藥物吸收,若有攝取牛奶、起司等乳製品,或料理中有加入乳製品,建議隔1~2小時後再使用。(延伸閱讀:帕金森氏症「典型、非典型」治療差在哪?推薦哪些運動復健?何時可用電刺激改善斷電現象、異動症?

Q吃帕金森氏症藥後不舒服,擅自停藥有何風險?

A:不建議自行停藥,帕金森氏症早期藥物治療後,最常遇到的副作用為腸胃道相關症狀,如噁心、腹脹等;到了晚期則以異動症,或幻聽、幻視、失智及其他罕見精神疾病等精神方面的問題為主,但都有可以改善的方法。若擅自停藥,半年之後恐完全無法自理

曾有一名患者梅女士,40歲左右、正值人生事業高峰起始階段時,發現右手不靈活,但此時並未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四年後,她至陸教授的門診就醫,規則服藥下,症狀穩定控制,幾乎未感覺到有帕金森氏症存在,工作表現優異且充滿活力,很快地就擔任高階主管,在事業上獲得成就。

經過十年,梅女士的症狀沒有太大變化,仍活躍於工作與社交生活,周邊朋友也給予很多的鼓勵與支持,並建議她「長期吃那麼多藥物會傷身體,不妨採取自然療法,用意志與信念控制疾病」。梅女士心想,這十年來都遵從醫囑規則服藥,似乎感覺不到帕金森氏症的存在,偶爾忘記服藥也不覺有異,如同正常人,因此開始停用帕金森藥物,決心以毅力來克服。

這樣過了近一年,當梅女士再度來到陸教授門診時,是由家屬推著輪椅進來,全身及四肢僵硬、無法自行站立,家屬表示,梅女士在家完全卧床有3個月了,初期自行停藥時,日常生活如常,但一、兩個月後,就漸漸行動緩慢,半年之後就完全無法自理。(延伸閱讀:照顧失智長者 過來人分享居家照護這樣做避免累倒

自此,梅女士重新接受標準的藥物治療,雖然無法完全正常,但以超過十年的病程而言,她已恢復到可生活自理。她在罹病第19年接受深腦刺激術治療,現在病程已進入第33年,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護,雖合併有幻聽幻覺等精神症狀,但配合藥物治療可獲得改善。

即便使用同種藥物,每個人的治療反應也不盡相同,陸清松教授強調,帕金森氏症治療相當重視「個人化」,疾病早期經治療穩定後,起碼三個月回診一次,詳細告知主治醫師用藥後的感受;如為帕金森氏症晚期患者,則需更頻繁回診,好讓醫師掌握患者病況,並適時調整藥物劑量,來讓患者達到疾病治療與生活的平衡。

❤️想了解更多【協助高齡者適應身體退化、喪偶、重拾生活重心等】資訊,請上博客來金石堂等網路書店查詢新書《「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或《2022年11、12月大家健康雜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