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職棒選手張誌家1月2日疑因心肌梗塞過世,醫師提醒心臟瓣膜會因年紀增長而退化,或因疾病造成異常,增加冠心病與心臟衰竭等風險。若常胸悶、頭暈、活動喘、心絞痛,最好盡早至「心臟科」查明原因。若胸口劇烈疼痛、急喘、冒冷汗、心律不整,則恐是「心肌梗塞」,要把握叫救護車急救的時機。(2024/1/2更新)
常胸悶、頭暈、活動喘
盡快檢查是否心臟瓣膜異常
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部副主任陳郁志比喻瓣膜就像是一扇門,使用久了會生鏽,變得狹窄、沾黏,進而影響到血流的輸送。一旦民眾出現「胸悶、頭暈、昏厥、活動喘」等症狀,他呼籲盡早至「心臟科門診」就醫,可透過「聽心音、心電圖檢測」初步了解心臟瓣膜是否出現異狀,再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有無主動脈瓣膜鈣化狹窄等異常,及早發現問題、進行治療,以避免後續對健康造成更大影響,甚至危害生命。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謝仁哲表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往往難以預防,但「瓣膜性心臟病」卻可以由簡單的「聽測心音」揪出,加上「心臟超音波檢查」,可找出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的患者。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可能引起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不可輕忽。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衰竭個管師蔡瑩琦分享心臟衰竭的成因,包括心臟瓣膜異常、高血壓、心血管阻塞及心肌病變,若民眾出現呼吸困難、水腫、咳嗽、心絞痛或胸痛等症狀,就應當心!
透過心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
不必「開心」就能治療
陳郁志醫師解釋,過去「瓣膜性心臟病」需要「開心」才能治療,許多民眾害怕手術,不敢輕易到醫院檢查;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今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可以利用心導管完成主動脈瓣膜置換,且不會留下太大的傷口,多數患者在手術後3~5天內即可出院,併發率及死亡率相對較低,就連年紀較大的長者也適用。
急性或慢性「冠心病」症狀
都要提高警覺
「冠心病」是另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冠狀動脈主要供給心肌血液,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動脈失去原有的彈性,管壁變厚、變硬,內腔逐漸變窄或堵塞,造成血液不易流通,會減少心臟肌肉所需的血液供應與氧氣,會讓心臟肌肉因缺血而壞死。
若冠狀動脈血管慢慢地變狹窄,稱為「慢性冠心病」或「慢性缺血性心臟病」;若血管壁內的斑塊破裂,裡面雜質和血液接觸發生凝血反應形成血栓,瞬間把血流完全堵住,就會形成「急性冠心病」,嚴重則為急性「心肌梗塞」。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王惠生醫師指出,典型的「急性冠心病」症狀包含「突發的劇烈胸口疼痛、急喘、冒冷汗、心律不整」等;但有部分民眾是非典型的「沉默梗塞」,例如周邊神經較不敏感的糖尿病患者,或是女性、退伍軍人等,相較之下,症狀可能不劇烈,潛藏隱患卻同樣危險。
典型的「慢性冠心病」症狀包括「悶痛及胸口的壓迫感」,但王惠生醫師分析,有些人會出現非典型的肩胛骨疼痛、牙齦和下巴痠麻等「轉移痛」,且只在活動後產生症狀,又因症狀較難聯想到心臟相關疾病,所以常被忽略。
胸痛、急喘、心律不整別隱忍
立刻就醫 搶救心肌梗塞
急性冠心病的急救常要與時間賽跑,曾有一名66歲男性因劇烈胸口疼痛及呼吸喘,乘坐救護車至花蓮慈濟醫院就醫。在救護車上做了心電圖,發現有急性冠心症。到院後,心臟內科醫師接手做心導管治療,接著打通血管,過程僅花費29分鐘,後續患者住院3日即康復出院。
王惠生醫師表示,花蓮地區的救護車都配有做心電圖的機器,且24小時連線有心臟科醫師值班的群組,能夠將數據即時上傳由醫師判讀,到院後就能立刻處置,掌握黃金治療時間。他呼籲民眾,無論是急性、還是慢性冠心病,最重要的是「不要忍耐」,一旦發覺不舒服,應立刻就醫,以免耽誤打通血管的黃金治療時間。
5種人是冠心病高危險群
戒菸、少鹽來護心
冠狀動脈心臟病個管師蔡宜玎指出,1.血脂肪過高、2.體重過重、缺乏運動、3.有抽菸習慣、4.心臟病家族史、5.糖尿病患者,都是罹患冠心病的高危險群,應維持良好作息與飲食習慣,以減少冠心病的機率。
其中,王惠生醫師特別強調「戒菸」的重要性。曾有患者長年吸菸、菸齡達10年,年僅23歲即罹患冠心病。他指出,抽菸的病人因血管內皮不穩定,易影響血壓的控制,造成血管內皮損傷,而內皮的損傷會產生血栓,使突發性心肌梗塞的機率上升,增加風險。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臨床營養組組長林惠敏也叮嚀,心血管疾病患者須「留意鈉的攝取」;因鹽分與人體水腫息息相關,為避免對心臟造成過大負擔,建議心臟衰竭患者以「清淡飲食」為原則。
圖片來源/富爾特數位影像
※延伸閱讀
防易猝死的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肺栓塞等心臟病 別疏忽身體警訊
會猝死的「主動脈剝離」九成是「高血壓」造成,危險群如何治療預防
運動心肌梗塞猝死前有哪些前兆?有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剝離,忌單獨運動
想了解更多【心臟病 警訊、自救、護心飲食 】資訊,請看396期【大家健康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