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拒絕腦中炸彈,糖尿病友向中風說不

拒絕腦中炸彈,糖尿病友向中風說不

出處/ 2015年7月號/第33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029
收藏 瀏覽數 : 4029
拒絕腦中炸彈,糖尿病友向中風說不

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第3名,是腦血管病變最嚴重的情況,糖尿病友因長期高血糖,易讓血管失去彈性造成血管硬化、狹窄,一不小心血管阻塞,就很容易腦中風!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中風危機?除了好好控制血糖、血壓,3大檢查也能幫你及早發現腦部血管病變,及早治療。


68歲的陳先生被診斷糖尿病已十幾年,平常他生活規律,飲食、血糖都控制得不錯,某天他意識突然不太清楚,動作也很奇怪,太太很緊張,帶他去醫院,醫師建議轉診到神經內科檢查,原來是陳先生的頸部動脈已狹窄70%,頸部通到腦部的血流不夠,引起腦部缺血症狀,包括奇怪的意識及遲頓動作。所幸,將支架裝入頸部血管後,意識、動作及生活便恢復正常。


糖尿病人
為何易血管硬化、狹窄?

糖尿病對人體的影響,最主要是血管病變。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臺北仁濟院總院院長戴東原解釋,糖尿病造成血管病變,原因包括:


1血管硬化主因
長期高血糖,會使血管內皮細胞的蛋白質糖化,影響細胞結構及酵素功能,讓血管彈性變差。其次,糖尿病人的血小板比較容易在血管壁上聚集,再加上糖尿病人的血脂肪受糖化影響,特別容易沉積在血管壁。當血管彈性變差,血脂肪又堆積在血管壁,就造成血管硬化。此外,糖尿病人容易合併高血脂、高血壓,因而加速血管硬化。


2血管狹窄主因
一般人血液中有纖維蛋白溶解系統,讓凝血侷限在受損血管四周,避免血塊擴散形成血栓,而保護血管暢通,但糖尿病患者狀況卻不同。


戴東原醫師表示,因高血糖影響酵素活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作用降低,血管中凝血「原料」增加,因此,糖尿病人的血小板特別容易沾附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硬化狹窄,凝結的血小板塊也會形成血栓,跑到腦部造成中風,跑到心臟則造成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


根據2000年至2009年健保資料分析,腦中風約占糖尿病人死因的7.5%,不過,戴東原醫師提醒,此項分析顯示糖尿病占糖尿病人死因20%,因而死於腦中風者有被低估。戴東原醫師指出,糖尿病患發生中風、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


腦血管病變的2大威脅

由於血管硬化、狹窄是漸進式的,糖尿病人的腦部血管病變依程度區分如下:


威脅1》暫時性腦缺血
腦血管病變屬於糖尿病的大血管病變,值得注意的是,大血管病變(包括:腦血管病變、心臟血管病變、下肢血管病變)初期沒有症狀,戴東原醫師表示,一位大血管狹窄小於50%的病人,看起來就像正常人一樣。


如果狹窄程度增加,發生症狀的比例就會上升,如果腦部血管狹窄70%,在急走、慢跑、發高燒或壓力狀況下,可能發生「暫時性腦缺血」(英文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屬於腦血管病變中期症狀。


暫時性腦缺血的典型症狀是,患者忽然一隻眼睛看不清楚,或一邊手腳無力,或短暫的失憶、失語,但24小時內就恢復了,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暫時性腦缺血可視為中風的警訊,如果腦血管狹窄更加厲害形成阻塞時,後果就是中風。


威脅2》腦中風
腦中風是腦血管病變最嚴重的情況,它是國人十大死因第3名。糖尿病患的腦中風以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最常見,原因是腦血管硬化狹窄,阻塞了腦部血流,使得一部分腦細胞因缺氧而壞死。常見的中風症狀有頭痛、頭暈、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半邊肢體無力、視力障礙、意識不清等,甚至昏迷。中風範圍若比較大,即便意識恢復,患者也常留下中度至重度殘障,嚴重者甚至會死亡,不可不慎。


當糖尿病患中風時,必須先分辨是出血性或非出血性中風,若是非出血性中風,醫師會視腦血管阻塞程度及病人身體狀況,在發生的3小時內,以血栓溶解劑來打通阻塞的血管。


對糖尿病患而言,中風時血糖監測非常重要,因為腦部缺血缺氧時,高血糖會被代謝成乳酸,乳酸堆積對腦細胞會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傷害。


疑似腦中風?
3種檢查幫你確認

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吸菸、曾發生暫時性腦缺血或曾經中風。不論是暫時性腦部缺血或腦中風,糖尿病患要及早發現腦部血管病變,可做下列檢查:


檢查1》頸動脈超音波
所有腦血管都由頸部血管分叉而來,因頸動脈狹窄可能引起腦中風,所以建議糖尿病人做此檢查。這項檢查操作簡單,若發現頸動脈狹窄,依其輕重可透過各種辦法,包括服用抗血小板劑、放支架或手術給予治療,來預防腦部缺血及腦中風。


第二型糖尿病通常是中年後被診斷,即使無任何症狀,最好是先做一次頸動脈超音波,如無嚴重的血管狹窄,例如狹窄50%以下,並且糖尿病控制良好,嗣後每2~3年再追蹤一次。如果病人顯現多重危險因子,每年需追蹤檢查一次。若醫師判定需要檢查,費用由健保給付。如健檢時自行要求檢查,則需自費。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