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肺",共有271筆資料

細胞療法、三合一、熱療,肺癌治療新選項怎麼搭配

肺癌越到晚期越難治療,新式的免疫細胞療法、三合一療法、泰格莎、熱治療等,其療效給了晚期癌友新的希望,只是費用並不便宜,到底這些療法適合哪些人?又該怎麼搭配?
2019-04-30

健保已給付免疫療法,為什麼我的肺癌不能用?

在媒體推波助瀾下,免疫療法被癌末患者視為浮木,隨著政府開放癌友申請免疫療法補助,許多醫院都出現搶補助名額的盛況。然而,醫師提醒,癌症治療需對症下藥,免疫療法並非萬靈丹,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需審慎評估,否則將延誤循求其他治療方式的時機!
2019-04-30

肺腺癌別怕開刀治療,微創手術後最多住院一週

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假如檢查時發現早期肺癌,需要手術切除,目前手術進展如何?微創手術指的是什麼?檢保會給付嗎?術後需要多久的療傷期?當肺腺癌治療告一段落,又該把握哪些術後追蹤原則,才能避免癌症復發?
2019-04-30

前主播蕭彤雯驚曝肺腺癌零期緊急開刀,有肺結節是肺腺癌前兆?

胸部X光檢查幾乎是所有健康檢查項目中的標準配備,因此有越來越多沒症狀的肺部結節被發現。所謂「肺結節」是指小於3公分的肺部點狀陰影,通常沒有症狀,都是在健康檢查時無意間發現,有時一顆,有時出現好幾顆。一旦被告知有肺結節,許多民眾會緊張不已,深怕自己得到肺腺癌,事實上,高達九成以上的肺結節是良性的。本文請來專家,針對三種不同型態的肺結節,說明發現後的追蹤原則。
2019-04-30

想提早發現肺腺癌,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嗎?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有家族肺腺癌病史,今年二月底因易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到醫院檢查後證實罹患肺腺癌第一期。三月中旬住院,開刀切除左肺約1公分的腫瘤,並在右肺檢查出約0.6公分的小肺結節,需持續追蹤,若日後肺結節變大,再進行手術……消息傳出後,「肺腺癌」、「肺結節」即成為熱搜關鍵字,肺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死亡率又高,不少民眾擔憂是否也要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LDCT)檢查,才能早一步發現肺腺癌?
2019-04-30

起床就吸菸,罹肺癌機率高出八成

學術雜誌《癌症》(Cancer)發表論文指出,起床後半小時內開始吸菸的人患頭頸部癌症的機率,比起床至少1小時後才開始吸菸的人足足高出六成;而患肺癌的機率更是高出八成!起床後半小時至1小時內吸菸的人患上述癌症的危險,亦明顯高於較晚吸菸者。
2019-03-27

臺灣菸害防制荒廢10年,合格「吸菸室」如同「毒氣室」

為了瞭解吸菸室的空氣品質,兒福聯盟、董氏基金會及華視新聞雜誌聯手實測發現,一個設在嬰幼兒用品、玩具、遊戲區樓層的「購物中心吸菸室」,其PM2.5竟可高達888微克,是環保署公布空污紫爆71微克的12.5倍,而另一間「五星級飯店的吸菸室」,其PM2.5則超出空污紫爆4倍!
2019-03-27

菸害防制2018年回顧,2019年義無反顧向前行

2018年是感傷但有盼望的一年,終身義工孫越叔叔在5月1日返回天家當天使,雖然感傷與不捨,但董氏基金會沒有因此停下腳步,如同「孫叔叔感恩會」上,哈林庾澄慶所說的「因為孫叔,我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及蕭敬騰說的「接下來的日子讓我們繼續為您完成」……我們將更加努力不懈,承續孫叔的公益精神,繼續推動菸害防制,尤其是孫叔生前最支持的「戒菸就贏比賽」及推動菸害防制修法的決心,都是我們義無反顧向前的目標。
2019-03-05

想減肥,如何避免瘦身後皮膚鬆弛?

幾乎所有想減肥的人都會很怕瘦下來後,皮膚反而變得鬆垮垮。台中日前就有一名30歲輕熟女,原本身高160公分,體重120公斤,在接受胃繞道減重手術後,雖然成功減了70公斤,回復到50公斤標準體重,但雙手、肚子、手臂、大腿卻在瘦下來後出現重達3公斤的贅皮,就連原本傲人的D奶胸部也嚴重下垂,變成70歲阿婆布袋奶。究竟該如何預防減肥後皮膚鬆弛的問題?
2019-02-22

難發現的「食道癌」,我是高危險群嗎?

近日資深藝人安迪、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相繼因食道癌病逝,兩人享年都五十多歲,令人錯愕,也讓「食道癌」這個鮮少被人提及的癌症備受關注。醫師指出,食道癌的主要危險因子除了吃檳榔、吸菸、喝酒以外,研究顯示,食道癌的發生往往跟「愛喝熱湯」、「熱飲」有關;另外,胃食道逆流患者、喝完酒就會臉紅的人,也是高危險群。
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