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詹鼎正",共有8筆資料

3檢測,讓銀髮族防範「肌少症」與「衰弱症」,避免跌倒而臥床失能

許多民眾都以為年紀大了駝背、走路緩慢、手無力是正常的事,事實上,除了骨質疏鬆症以外,年長者若出現走路速度越來越慢、瓶蓋無力轉開、毛巾總是擰不乾、體重減輕、小腿肚瘦成像鳥仔腳一樣,可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是衰弱症和肌少症悄悄上身,可能增加跌到、臥床、失能的風險!該如何預防?本文提供三個小方法,民眾不妨在家自我檢測,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提高警覺!
2020-02-14

改善老人衰弱症和肌少症,從提升銀髮食育力開始!

臺灣在民國107年3月底正式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331萬人,占總人口14.1%!國人平均壽命80.7歲,健康餘命卻只有71.2歲,長命並不一定好命,晚年平均有近十年深受身心疾病所苦,對健保財政、家人身心壓力等都是莫大的負擔。研究顯示,衰弱症和肌少症目前並無藥物可醫治,最有效的方式是透過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改善、延緩症狀。良好的飲食和運動對於預防失智等老化相關疾病也有幫助,因此,董氏基金會提出「提升銀髮食育力」計畫,希望避免失能及延緩老化,減少老年臥床時間和機會、增加健康餘命,長命也要好命!
2020-01-07

肌少症別慌,三餐這樣吃,補足蛋白質

老年人最怕肌少症,肌肉量過少者,可能生活無法自理,也易跌倒,增加死亡風險!飲食和運動是治療肌少症最有效的方法,只是該如何補充蛋白質?是要集中在一餐攝取,還是平均分配在三餐中食用? 彭爺爺今年76歲了!平時注重保養的他,飲食清淡,不愛吃肉,除了定期服用降血壓藥物外,身體還算硬朗,但最近天氣變化大,他染上流感還併發肺炎,住院一個多星期後終於出院。只是出院後,彭爺爺卻天天愁容滿面,回診時忍不住跟醫師抱怨:「醫師,我這次住院後覺得元氣大傷,小腿無力,走路都快走不動了!」醫師告知彭爺爺,可能是平時肉吃得太少,蛋白質攝取不足,罹患「肌少症」的緣故。彭爺爺聽了一頭霧水:「奇怪!大家不是都說上了年紀後,代謝減少,肉要少吃才好嗎?怎麼反而會得『肌少症』呢?」
2017-12-01

跌倒後骨折的老年人,如何加速恢復重拾生活的樂趣?

小時候,如果我們走路跌倒,我們會笑笑地爬起來。可是,年長後普通一摔,可能會造成莫大的陰影,更有機會因心理陰影而不敢走路。長者們因為各種可能會因為不同疾病而服用多種藥物,而藥物或多或少都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如果因副作用暈眩而摔倒,不論是身體或者心理都可能帶來相當嚴重的影響。到底如何幫助長者傷後的治療呢?
2017-10-05

家有肌少症老人,該注意什麼

家有肌少症老人,除了多運動、吃對飲食外,居家生活安全千萬不能大意,小心一跌不起。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呢?台灣水泥董事長辜成允、歌仔戲天王「小明明」年初都因意外摔倒過世,而前行政院長唐飛、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也都曾在近年摔倒重傷。老人家「跌不起」,一摔可能就爬不起來,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表示,「患有肌少症的老人,跌倒風險是一般老人的3倍」,顯示家有肌少症長輩時,全家都要更重視如何幫助長輩「保命防摔」!
2017-09-03

老年人才有肌少症?錯!30歲開始肌肉流失

75歲的林伯伯去年因攝護腺肥大及膀胱無力進行手術治療,出院後需暫留導尿管監測,但他不喜歡身上掛尿袋,覺得不方便、出門不自在,幾乎都躺臥床上,或坐鎮客廳看電視、讀報;即使後來導尿管拆除,改以膀胱造廔術,他也懶得出門活動。年初,兒孫回鄉陪林伯伯過年,到餐廳吃年夜飯時,6年級的孫女小琴對媽媽說:「爺爺好像沒什麼力氣,走路變好慢喔!我陪他過馬路時,都變紅燈了,他差點走不到對面……」像林伯伯的情形,可能不是正常老化,而是肌少症已悄然上身!邁入高齡社會的臺灣,隨著老年人口愈來愈多,100個臺灣老人中就有7.3人有「肌少症」問題。肌少症若不重視,跌倒、失能的機率就更高,而肌肉量從30歲就開始流失,想要養肌力,別等老了才開始!
2017-08-31

避免爸媽未來臥床失能,現在就開始準備!

讓爸媽自己洗衣燒飯是孩兒不肖?有此觀念可是大錯特錯!鼓勵高齡但健康的爸媽維持自理生活的功能,是預防長輩臥床失能的第一步!若爸媽因生病而行動不便,不事事代勞,鼓勵他們自理,也能幫助他們及早回復生活功能、延緩退化。
2017-03-17

你知道嗎,失能阿嬤比阿公多?

高齡時代來臨,你或你的父母已準備好迎接了嗎?每個人都希望長壽而健康,但統計卻發現,臺灣女性活得久,卻活得不太健康,從65歲起失能比例就比男性高。到底想無病無痛又長壽,中年後該怎麼保養?若父母因疾病而住院,要怎麼照顧,才能避免他們永久失能臥床?本次封面主題讓您在照顧父母及規畫自己未來的生活上更有準備!
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