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照顧陪伴 即使離死亡只有1分鐘,還是可用來擁抱所愛的一切

即使離死亡只有1分鐘,還是可用來擁抱所愛的一切

出處/ 2016年3月號/第346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583
收藏 瀏覽數 : 3583
即使離死亡只有1分鐘,還是可用來擁抱所愛的一切

若上天讓你兩度罹癌,你會怨恨上蒼,還是接受後積極面對?名作家溫小平生活在一個癌症家族,一次次面臨癌症對家人及自己的威脅,她努力的冷靜下來,堅持心要繼續快樂,正向面對,淬鍊出更勇敢的自己!


午後的咖啡店裡,一群約60多歲的媽媽們在開同學會。


「XXX最近得了癌症,她說一開始覺得『人生大概就是這樣了!』,結果現在的她很認真的生活,還做很多手工藝,你們看這是她做的。」A說完,拿出一個英文報紙做成的紙袋,看起來質感很好,引起大家讚嘆。


B接著說:「現在癌症已沒有年齡限制,醫生說,未來癌症會像感冒一樣普通耶!」她的話引起眾人一陣唏噓。

 

「但癌症很難預防,沒有法寶,看來只能吃好、睡好、多運動。」C說。


「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這種事,看來我們都要有心理準備。」A下了結論,並暫時轉移了大家對癌症的恐懼……。

 

如果死神的鐮刀能隨意地捕殺生命,罹癌的人該怎麼面對死亡威脅?本文專訪到得過兩次癌症的作家溫小平來告訴我們,她怎麼擊退病魔。

 

兩度與死神交手
體會害怕或怨懟無法解決問題

對溫小平來說,「癌」一直在生活中出沒。她的外公、外婆、表姨、公公、婆婆跟自己都曾罹癌,其中外婆跟她一樣得了兩次癌症,可稱得上出自「癌症家族」。她在38歲那年罹患子宮頸癌,隔年復發,又在40歲得到恐慌症,懷疑與癌症帶來的壓力有關。20年後,58歲時再度罹患少見的後腹腔平滑肌癌,在腎臟外面長了一個惡性瘤。

 

對一般人來說,「癌症」幾乎與「死亡」畫上等號,溫小平形容「就像是雪人遇到烈日,只能等待融化,毫無招架之力。」過程中,恐懼、害怕無可避免,通常第一個反應就是「為什麼會是我?」覺得全世界都與自己為敵,惡事皆針對自己而來。

 

溫小平說:「抗癌就像打仗,第一次遇到癌症的家庭最容易『潰不成軍』,慌成一團。這時至少要有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不受情緒影響,穩定大家,並正面面對問題。」

 

所謂「面對問題」不只是跟隨醫師的腳步去治療就夠了,因為抗癌是一條不短的路,沒有經驗的人往往易陷於悲情中,需要全家人共同支持。恐懼的本質雖是因愛而生,但隨著每個人的個性不同,表現出來的態度也迥異,可能是叛逆、生氣或抱怨,負面情緒會將整個家族變成一個情緒炸彈。

 

生死威脅會讓家庭成員間更易激盪出深層的情感與情緒,首先要有心理準備,衝突或較大的情緒波動在所難免,大家都要先調適自己,準備好給予病人、其他家人更多的包容。

 

別用逃避治療來轉移恐懼
這只會延誤寶貴的黃金治療期

溫小平在其出版的書《遠離恐怖情人》中提到身旁癌友的反應:癌症考驗著人性,因為罹癌,有人發現另一半竟如此深愛自己;有人被嫌棄遺棄、甚至離婚;有人從「溫良恭儉讓」的賢妻良母,一下子變成罵街的潑婦;有人申請到美國前三名大學的獎學金,正要邁向人生勝利組,卻被死神扯後腿,頓時從天堂掉到地獄……。而她自己也曾經歷過這個過程,「因為體內有癌細胞,加上莫名的疼痛,情緒變得很糟,對旁人亂發脾氣……」所以很能體會箇中滋味。

 

遇到癌症,太多的眼淚、質疑,對於病情都沒有幫助,有些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公司、家裡不能沒有我」,所以先安置公司或家人,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這其實是逃避治療的心態,患者沒有真正接受罹癌的事實,只想用其他事情來轉移恐懼,卻可能延誤寶貴的黃金治療期。所謂罹癌者身邊需要「頭腦清醒」的人,就是要能幫助當事人跳脫眼淚、悲情,去面對事實、療程的人。

 

溫小平回憶說,第一次知道罹癌那天,她立刻找了第二家醫院尋求第二意見,想釐清真相。治療過程中,家人還是很慌亂,她想辦法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理性地面對病情。 

 

癌症之所以俗稱為絕症,除了病威強大以外,令人恐懼之處在於,癌症讓病患跟家屬感覺失去了生命的主控權,將如俎上肉般任憑宰割,這種強大、抓不到形體的驚恐感,難以切割卻又揮之不去,很可能讓病情惡化。所以溫小平鼓舞病友說:「即使癌症傷了身,心也要繼續快樂!」。因為堅持心要繼續快樂,她住院抗癌期間,甚至到其他病房跟癌友聊天、鼓勵他人並分享心情,大家還給了她「快樂天使」的封號。

 

在痛苦處開出花朵
生出盼望

現代人最大的危難就是疾病,在癌症的戰場上,旁人的支持、彼此的包容、瞭解、溝通和患者的意志,就是戰力。首次罹癌時,溫小平給自己一個使命,「可能因子宮頸癌較私密,很少公眾人物願意出來分享,所以預後資料很少,我要將這些抗癌經歷化為文字分享給大眾。」這樣的信念讓她不像個怯弱的病人。她在書中提到「不論離死亡還有多近多遠、多長多短,即使只有1分鐘,還是可用來擁抱你所愛的一切。」

 

「是否會好?」這個答案是每個患者最渴望知道的,但只是聚焦在這點上無助於治病。溫小平建議,抗癌時要抓住一個原則,讓自己開心,同時找到一股努力嘗試的動力(像她給自己的使命:寫出治療心得),千萬不要失去自信、樂觀和生命力。

 

因外婆罹患兩次癌症,讓他們全家都成了基督徒,溫小平說,從外婆身上他們學會「只要信,不要怕,面對苦痛,驚濤駭浪,不要退縮,就是面對它!」

 

很多人跟死亡照過面後,醒悟到生命有限,於是著手開始實現夢想,這讓他們生出一個希望,朝著它不斷地挑戰自我,溫小平自己就開始主持廣播節目、寫書鼓勵人、環遊世界。其他還有不少例子是治癒後家庭關係改善,跟小三分手,或因此醒悟情人的狠心無情等。

 

一場絕症,如果堅持得過去,就是絕處逢生的轉折點,大難將洗鍊出人生的真實價值,在最痛處開出新生命的花朵,溫小平說:「現在的我,不怕挫折!」。希望奮戰中的癌友也跟她一樣,堅持下去、展露自信的笑容。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