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照顧陪伴 找到戰友相互扶持,抗癌路不孤單、更有力量

找到戰友相互扶持,抗癌路不孤單、更有力量

出處/ 2016年3月號/第346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136
收藏 瀏覽數 : 5136
找到戰友相互扶持,抗癌路不孤單、更有力量

32歲的資優生范舒婷、55歲的高中老師詹睿淳,不同世代卻同樣面臨癌症復發的威脅,歷經無助、怨懟等糾葛後,她們發現「心情,是控制癌症病情的重要關鍵」。加入癌友團體後,陌生人無私的安慰與扶持,讓苦痛有了抒發的出口,幫助她們重新找回迎戰的力量!


對事業與容貌都達巔峰狀態的年輕女性來說,生命猶如盛開的美艷花朵;而對於年近半百,身心狀態正趨於成熟、圓滿的熟齡女性,身為美魔女的智慧與魅力,同樣令人著迷。不過,當癌症的陰影無預警的「全面來襲」,可能讓不同世代的美麗女性,身心受到極大考驗。除了接受治療,該如何跨越這道充滿荊棘的生命考驗?

 

年僅32歲,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志願資優生的范舒婷,2年前發現罹患腦瘤;今年55歲,4年前因健檢意外揪出3期乳癌的高中老師詹睿淳,也曾為「癌」所困,身心痛不欲生。不過,她們在接受治療時,積極「走出去」,尋求病友團體的心靈、生活支持與幫助,學習正向思考,並互相扶持,心情放鬆了,病情竟得到令人驚喜的改善。

 

宣判罹癌當下
怨念滿溢,反而傷身

你怕癌症嗎?你能想像自己被宣判罹癌當下,身心該如何自處面對?成功在病友團體中找到扶持與撫慰的「癌友新生命協會」成員詹睿淳與范舒婷,是不同年齡世代的癌症病友。她們回想得知罹癌當下,都曾傷心、怨懟,甚至對摯愛的家人有恨,但她們以過來人經驗分享,心情,是控制癌症病情的重要關鍵。

 

曾擔任高中公民老師的詹睿淳,確診罹癌前,個性追求完美,每天從早授課到晚,假日還到處當家教、兼課;同時還忙著料理老公、小孩生活、操持家務,就像陀螺一樣,每天轉不停。

 

直到2011年10月,詹睿淳因左乳不明抽痛去健檢,確診罹患乳癌,「當下猶如五雷轟頂,甚至開始恨我的先生」。她推想是長期為工作與家務忙碌、熬夜,讓身體不堪負荷,「被告知罹癌後,怕家人擔心,我忍了2天,才哭著跟家人說出事實。」

 

一路念北一女、大學到博士都念台大,芳齡32歲的范舒婷,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奉行「能做到100分,絕對不會只做99分」信念的她,從小到大成績都很優異,回首罹癌前,她坦言生命只為贏得外人的鼓勵與掌聲而活。

 

2年前,正在進行博士後研究,承受極大壓力的范舒婷發現自己不時會頭暈,「但我不當一回事,只覺得是研究太累」。直到身體右側出現麻痺症狀,掛了神經外科門診,「聽檢查報告當天,醫師看到我一個人來門診,直問『你確定要一個人聽結果嗎?』我才驚覺事態嚴重,原來癌症也會找上我!」

 

由於腫瘤長在腦幹,連醫師都束手無策,明言「治療也沒用」,讓從小到大總是習慣圍繞在優秀、第一名氛圍的范舒婷,一度不堪打擊。為了活下去,范舒婷跟詹睿淳努力的做各種化放療,但心中的無奈、怨懟、壓力無處釋放,心理影響生理,後來竟都面對了癌症再度惡化的沉重打擊。

 

曾恐懼不安或意志消沉
過來人慰藉,改善病情

罹癌後,兩人都曾恐懼不安,意志消沉,提不起勁。詹睿淳回想在復發前的化療階段,因掉髮、憔悴,加上身體治療不適,每天窩在家裡打毛線,不願外出接觸人群、活動筋骨。而個性帶點叛逆的范舒婷,雖然接受醫院治療,但認為自己還年輕,一度想採自然療法。後來詹睿淳癌症再度惡化,轉移到肝、肺、淋巴、骨頭;范舒婷從右手右腳麻痺,到後來身體左半邊也全麻,「那一刻,深刻感受到,原來死亡離我這麼近!」兩位說。

 

後來在親友介紹下,兩人陸續加入癌友新生命協會。個性鐵齒、本來很排斥加入團體活動的范舒婷,回憶第一天走進協會,「一個不認識的師姐輕抱著我,抗癌的壓力、不安就像得到撫慰,我當場像個孩子般痛哭宣洩」。

 

也在協會中尋求扶持與「煉功運動」的詹睿淳,回想某次治療完身體不適,在協會邊煉功邊吐,但協會成員無畏髒臭為她擦嘴、清理嘔吐物;並不時關心她的身體安危,「每個與我不相識的師兄師姐,就像家人般無私付出,能這樣被重視、疼惜,讓我深感二次罹癌,其實是老天爺賞賜給我的生命禮物!」

 

家人的愛若不得當
反成抗癌阻力

癌症對於罹癌者或家屬而言,都是個亟需智慧去面對的人生考驗。回首抗癌路,兩人雖然都曾怨過家人,恨過老公與爸媽,但詹睿淳講到平時少根筋的老公為了照顧抗癌的她爆瘦8公斤,范舒婷的媽媽為了女兒開始堅強、只掉過一次淚……,兩人想起家人的付出,全都哭到不能自己。

 

許多家屬面對親人罹癌,常帶有「內疚心」,認為是自己不夠關心,才會害家人得病。范舒婷與詹睿淳都提到,生病並不是任何一個人的錯,患者與家屬陷入自責,不但無助病情,反而搞壞家庭氣氛;且身體治療的痛,早晚會過去,「如果必須越過苦痛的荊棘,才能離苦得樂,我願意咬著牙爬過去」,詹睿淳說。

 

詹睿淳與范舒婷不約而同表示,罹癌者除了身體病痛的壓力,還有「恐懼病情惡化」及「害怕家人擔心」這兩大心理壓力。身為患者,除了可尋求病友、社福團體資源的扶持與協助;家屬應付出更多耐心與愛,不要用叨念、強迫口氣,硬逼患者去做不願意做的治療與配合。

 

成功抗癌關鍵
擺脫不良個性、慣性與習性

在抗癌之路上,范舒婷與詹睿淳很慶幸加入癌友新生命協會,與成員們互吐苦水,互相扶持、交流,並「煉」習讓身體及心靈放鬆的脊椎旋轉等功法。詹睿淳說:「陌生人無私的安慰,讓我感受到不同親情的滿滿關心」。

 

「快樂與痛苦最大共通點,就是片刻不停留!」在以癌患及病友家屬為大宗的協會裡,兩人把協會的煉功當養生、運動,更從中修煉心性,慢慢改變自己的個性、慣性與習性等「三性」,病情也因此得到令人驚艷的改善。

 

教了一輩子書,自嘲最會碎唸說教的詹睿淳說,透過協會的團體扶持力量,她開始懂得放慢腳步、學習知足與欣賞不完美,家人也陪她一起煉功,「不管抗癌有多困難,有家人、成員們陪伴,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而過去總習慣為他人付出、追求好成績的范舒婷,也開始學著愛自己,不再熬夜;並學會感恩父母的包容與不離不棄,就算激動大哭,但已能在協會成員面前,勇敢說出對爸媽的愛。

 

許多臨床研究發現,長期處在焦慮、不安與憂鬱等負面情緒的人,容易傷害免疫系統,降低抵抗力,健康的人容易因此生病,更何況需要對抗病魔的癌症患者。范舒婷與詹睿淳以過來人的經驗鼓勵病友與家屬,可積極參與癌症病患的自助團體,除了可宣洩壓力、情緒;也能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與鼓勵,一方面維持心情穩定,也可培養樂觀、感恩的態度,用正向的態度抗癌,對病情控制會有很大幫助。


家人關心癌友要有技巧
強迫苦勸可能有反效果

身為癌病家屬,如何給予親人有用的「愛」,而非壓力的「礙」?走過抗癌路的范舒婷及詹睿淳建議家屬,與癌友互動可掌握以下技巧。

 

狀況一》化療吃不下
★ 負面說法:治療要多吃一點,不然會沒體力;我煮得那麼辛苦,你怎麼都不吃。
★ 解讀:抗癌患者時常面臨食慾不振的問題,家人督促進食,其實會給患者極大壓力。
★ 建議處理法:不強迫進食,耐心陪伴身邊,提供患者想要的協助,例如說:「沒什麼食慾嗎?可能今天的菜少一味,我再試別的,你有想吃什麼嗎?」。

 

狀況二》癌友好想吃零食
★ 負面說法:生病後要健康飲食,可能傷身的食物不准吃。
★ 解讀:當病情在治療後得到控制,考量患者的心情,可適度營造「小確幸」,鼓舞患者的士氣。
★ 建議處理法:可在病情穩定前提下,讓癌友淺嚐一兩顆喜歡的糖果、花生等零嘴,或是幾口愛喝的飲料;擔心「病從口入」的癌患,也可退而求其次,以口含、咀嚼,但不吞下的方式解饞,讓自己開心點,抗癌也更有動力。

 

狀況三》該不該讓癌患分攤家事或工作
★ 負面說法:你身體太虛弱了,家事、工作我來就好。
★ 解讀:癌症患者生病後,最常出現的心理障礙是覺得「自己不再有用」,這種絕望的心情與未知的病情交雜,易使患者自暴自棄,喪失活下去的勇氣與動力。
★ 建議處理法: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可適度讓癌友幫忙分攤家事,甚至恢復工作,除了能提升患者自信心,也能協助轉移對疾病不安、恐懼的注意力,有利病情控制。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