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滾出去」是許多父母用來威脅孩子的殺手鐧,然而,一旦孩子走出家門,根據輔導經驗,回頭的僅三成。父母如何將關愛傳達給孩子,留人也留心,讓他感受家的溫暖?
「我辛苦賺錢,你不但不好好讀書、反倒給我捅婁子,現在還擺臭臉?這麼不滿,乾脆給我滾出去!」泰宇氣急敗壞地教訓剛上國中的兒子,沒想到,兒子居然回他「出去就出去,反正家裡也沒人關心我」,說完,轉身打開大門、頭也不回地邁出腳步。泰宇看著兒子離去的背影,愣在當場……。
「給我滾出去」是許多父母對孩子下通牒的威嚇語,可是,愈來愈多孩子不吃這套,甚至為了證明自己「有種」,真的離家出走。其實,親子溝通時,應避免脫口而出傷人的話語,並及早與孩子建立融洽的互動。
光寶文教基金會認輔志工「向日葵媽媽」表示,輔導中輟兒少的經驗中,10年前離家的孩子,成功回頭者只有三成,其他可能音訊全無,或走向黑社會等非正軌的路。雖然並非有離家經驗的兒少都會成為問題少年,不過,等出問題再來解決,父母要付出的心力更巨大,且未必有效。為此,《大家健康》雜誌也整理幾位親子專家的建議,呼籲父母要提前預防孩子離家出走。
預防1》及早建立遊戲規則
親子作家李偉文認為,「父母應善用國小3年級前,孩子對父母管教完全服從的階段,及早建立遊戲規則,」像出門要報備、幾點要睡覺等常規,且照規定走。當建立良好習慣,日後進入青春期,即使自我意識強,也不至於脫序。
此外,青少年易受外界誘惑,加上沒自信,甚至會想藉由加入幫派、沉溺網路世界來尋求歸屬感,因此,父母應協助孩子培養興趣、發掘特長,而不是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
除了家規的建立,在同儕方面,建議父母可帶孩子參加社團、家庭聚會等,讓他建立更多「非班上」的同學,相處時既減少壓力、又能拓展視野。
預防2》以正面活動取代限制
「沉溺網路、對網友失戒心」是現在兒少離家的主因之一,也讓許多父母限制孩子上網時間來防堵。不過李偉文認為,網路就像賭博,接觸後會令人上癮,如果孩子沒有其他生活重心,光限制時間難以達到效果,最好在他接觸這引誘源前,幫他建立更有興趣的正面活動。
他以自己的女兒為例,從小就培養閱讀習慣,家中電腦也一直擺在客廳,有課業需求才使用。後來,女兒上國一,在同學慫恿下使用即時通,本來是方便同學一起討論作業,但後來有其他人加入聊天,且一聊就用了前所未見的1個半小時。不過,不用他提醒,孩子自然就反應即時通花了太多時間,尤其國中學業變重後,能看小說的時間已經夠少了,若還花時間線上聊天,她自己都覺得不值得。
預防3》尊重孩子對同儕的重視
「向日葵媽媽」指出,青春期孩子對同儕的重視,遠超過父母,因此當他提到自己的朋友,父母別只問,「他功課如何」,這很容易終止對話。父母應試著尊重孩子的想法,像他講學校發生的事,別打斷、讓孩子說完他的看法,即使與自己認為的普世價值有落差,也可藉由討論引導他思考,別急著告訴孩子結論。
與孩子討論新聞案例
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
有時,孩子離家真的是一時衝動,可能被網友言語迷惑,或不知離家背後的風險,因此,父母可透過媒體報導,與孩子討論案例,增進孩子應變的能力。「向日葵媽媽」補充,父母也可藉機討論最不知如何啟齒的兩性教育,讓孩子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父母是否有心最重要!」李偉文直言,父母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以上建議才有可能落實,若不關注孩子的成長,發生問題才想彌補,除了責怪孩子不聽話,父母更該自我反省:我真的盡對心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