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校園情緒教育在推動上出了什麼問題?5個原因,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

校園情緒教育在推動上出了什麼問題?5個原因,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518
收藏 瀏覽數 : 3518
校園情緒教育在推動上出了什麼問題?5個原因,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
究竟台灣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缺了什麼?在「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研討會第二天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的資源地圖」關鍵論壇裡,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張老師基金會及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等六個單位在座談中分別指出,缺乏跨部會的政策、校園諮商老師不足、學校上課時間有限、心理健康疾病的汙名化及「心理健康」定義不明確等5個原因,是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的主因。

該論壇主持人、同時也是此次研討會主辦單位,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自8年前開始進行「樂動校園活動」計畫,結合企業、學校、同學和家長,鼓勵企業認養學校,以跑一圈操場捐一塊錢的方式,勉勵學生透過運動來紓壓,鍛鍊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總計活動實施至今已有超過45萬人次的學生因此受益。
 
除了運動紓壓外,近幾年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也開始在校園積極推動老化體驗課程,希望能從校園裡面的心理健康培育課程,建立兒童的同理心,讓學生體驗到祖父母和爸媽可能因為年紀的關係,造成一些生活不便,需要更多體諒。姚思遠強調,老化體驗課程的目的就是推己及人,希望學生不光是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可以關心到周遭人的心理健康問題。
 
國人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因情緒問題造成社會悲劇的案件更是層出不窮,雖然大家都知道情緒教育不能等,應該要從小培養學生情緒管理的能力,但校園資源不足、專業心理健康促進人員不夠,因此希望透過研討會的舉行,能夠將各個單位的專業能力結合,產生協盟的效應,讓心理健康促進的推動工作可以做得更容易一些。
 
原因1
各單位各司其職
欠缺跨部會整合的政策

 
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柯慧貞理事長提到,有鑑於網路成癮對學生帶來的影響,目前教育部已經開始實施三年的安全健康上網計畫,學校須以三級預防輔導的模式執行相關策略,強化校方對網路成癮學生的「發現處置」及「輔導介入」等作為。然而,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的推動,不光是教育部的職責而已,衛福部責無旁貸,但到目前為止,衛福部卻只有綱領,遲遲沒有提出實際政策,建議行政院應該像南韓一樣,要有跨部會的好政策來推動心理健康。
 
原因2
心理疾病長期被汙名化
家長、老師對精神疾病仍認識不足

 
孩子待在校園的時間比在家裡的時間長,可以說學校對孩子的成長、行為、情緒影響最大,也是最能治療孩童情緒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地方。換句話說,很多情緒問題如果老師可以在學校做協助,對精神科醫師治療孩童疾病的幫助很大。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暨國際兒童青少年醫學會會長高淑芬醫師說,舉凡自閉症、焦慮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霸凌、懼怕上學、強迫症、憂鬱症及躁鬱症等都是學童常遇到的心理疾病,這些疾病會讓這些生病的孩童顯得跟其他同學不太一樣,不過礙於這些心理疾病長期在校園內被汙名化,使得許多學校老師和家長對疾病認識不足,導致對疾病敏感度不夠,進而延遲孩子治療的時間。
 
原因3
學校諮商輔導老師
人力明顯不足

 
「很多時候,霸凌可能是來自老師。」高淑芬理事長建議,目前大多數的學校都只會有一位輔導老師,一個老師要負責全校幾百位學生是明顯不夠的,唯有當學校有更足夠的諮商老師時,「量」和「值」才能兼併,也才能增加個別指導、校內演講的機會,讓孩子從小就了解這些心理疾病,進而學會助人、了解別人,知道當同學可能有心理疾病時,可以如何幫助對方。「倘若學校能做到這些,醫師在協助孩子時,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原因4
課綱雖有情緒教育
學校卻無多餘時間給學生上課

 
看出家長在孩童心理健康促進上扮演關鍵腳色,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多年來將服務重點擺在社區講座。田秀蘭理事長指出,學生的問題往往不是只有學生本身的問題而已,而是家長的問題,所以解決問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和家長溝通。
 
臺灣師範大學因此成立心田社區諮商中心,透過每個月舉辦講座,協助家長更了解心理健康問題。同時,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也跟張老師月刊、警廣教育廣播電台合作,定期撰寫專欄和上節目,希望能藉此讓更多人了解心理疾病。
 
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李宏鎰以及張老師基金會林聯章執行長則認為,台灣教育以升學為導向,大部分的父母都只在意孩子成績,而不太理解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被理解。
 
林聯章理事長提到,透過教導父母親如何和孩子更好的互動,是幫助父母親理解孩子很重要的歷程。在實施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的過程當中,不難發現雖然課程內容有設計、情緒教育也有含在教綱裡,但學校可以上課的時間卻很有限。李宏鎰理事長笑說,「我們就有同仁很痛心的提議,是否要將情緒教育列為學測考題,這樣才會正式被列為入教學課綱。」
 
原因5
心理健康定義不明確
資源整合也不健全

 
21世紀是憂鬱盛行的時代,憂鬱症甚至被視為21世紀三大黑死病之一,WHO推估,未來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民眾是憂鬱的。台灣諮商心理學會李玉嬋理事長表示,台灣諮商心理學會除了招募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成為學校輔導老師外,不僅在校園裡推動初級預防、衛教宣導的部分,也將服務擴大到二級預防上,一旦發現個案,就會將其轉介到精神科,做心理諮商和心理預防。
 
「其實,許多社區中心都設有心理諮商門診,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而已。」李玉嬋理事長強調,只要像GPS定位一樣,把所有資源整合,標記所在地和可提供的服務項目,讓大家知道資源在哪裡,才能將這些社會資源獲得妥善利用。
 
李玉嬋理事長也建議應明確制定「心理健康」的定義,才能讓心理健康更廣為人知,不論是在校園還是社區,推動心理健康促進時才能更輕鬆。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