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好書推薦 「Good Grooming」改善精障者的社會功能

「Good Grooming」改善精障者的社會功能

出處/ 《隨遇而安:精神科教授簡錦標的人生故事》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941
收藏 瀏覽數 : 3941
「Good Grooming」改善精障者的社會功能

對精障者來說,最辛苦的並不是治療的過程,而是痊癒後,該如何面對社會眼光,走入人群,讓生活回歸正軌……
 

連續發表兩篇論文都得到不錯的回應,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也讓我更有動力往精神科的研究路上邁進。在波士頓州立療養院第二年時,醫院來了一位職能治療師,不像醫護人員每天都得到醫院報到,職能治療師一個星期只要來四天。

在這位新的工作夥伴到職後不久,有一天他跟我說,這些住在療養院的病人很可憐,每個人看起來都很邋遢,不太在乎自己的儀容,男生幾乎天天穿睡衣,女生整天都披頭散髮,像行屍走肉一樣,沒有朝氣。他覺得要改善這些病人的生活品質,就得先從打理服裝儀容開始。我贊同他的說法,所以決定和他一起幫這些住在療養院裡的病人,進行一番大改造。

當時療養院又被戲稱為「Human Zoo」,暗諷裡頭的病人都像動物被關在鐵籠一樣,困在病房內,等著工作人員每天餵食三餐和藥物,看似生活規律,卻毫無尊嚴。

為了還給精障者人權,美國政府力推「去機構化」運動,大批長期被關在療養院、與世隔絕的患者,卻因為療養院關閉後,配套措施不夠完善,被迫關進監獄。要扭轉民眾對精神病患的刻板印象,敞開心胸接納他們,並不容易;時間倒轉至四十年前,在1930年代,只要療養院裡有病人不見了,社區就會響起警鈴,提醒街訪鄰居要提高警覺,注意人身安全,民眾對精神病患的懼怕有多嚴重,可見一斑。

我們自動自發為患者大改造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能改善這些精神病患的社會功能和形象,不只重建他們的尊嚴,還要協助他們走出療養院,回歸正常生活。我們幫這個大改造計畫取了名字,叫「Good Grooming」。

一開始,每個禮拜固定在職能治療師來的那四天,幫病人上課,教他們梳頭髮、刮鬍子,接著再教他們如何把衣服穿的體面;漸漸地,有些病人開始學會打理自己,在意自己的容貌。為了檢視他們是否真的已有跨入社會的能力,我們還做了一個社會適應量表,每個禮拜為這些病人打分數,等到覺得大家已經差不多可以適應社會、與人互動後,再採用隨機抽籤的方式,把這些病人分配到政府核可的庇護工場。

在所有的病人都順利進入庇護工場後,我便以「Good Grooming」為主題,發表了我第三篇論文。和前兩篇論文一樣,這篇論文也得到了不少好評,我也愈來愈有信心,要把手中一百個病人全部從療養院放出去,讓他們不只有工作,而是能住進社區裡,更貼近人群。……完整版請見《隨遇而安:精神科教授簡錦標的人生故事》

►延伸閱讀: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探討:精神病患到底該不該強制就醫?
我們與「善」的距離:用「包容」與「了解」擁抱精神康復者
沒了「百憂解」,有其他替代方案嗎?躁鬱症和憂鬱症差在哪?

突然心跳加快、喘不過氣,也許不是心臟病發,而是恐慌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