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肺炎",共有151筆資料

新冠肺炎防疫基礎源自30年前?《那些年那些事》帶您了解張博雅的超前部署!

相較於歐美各國民眾對戴口罩的疑慮及爭論,台灣民眾對「戴口罩、勤洗手,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觀念根深蒂固,而喚起這份自覺的幕後推手,就是現任監察院長──張博雅。做為衛生署第一位女性首長、也是任期最長的衛生署長,民眾耳熟能詳的「健康是您的權利、保健是您的責任」、「行政院衛生署關心您」等口號即是她任內提出。她也首創許多「第一」的政策與制度,包括健保開辦、創設國家衛生研究院、全面施打小兒麻痺疫苗、菸害防制立法、愛滋防治、反毒等等。為了記錄這段台灣醫療衛生令人驕傲的歷史,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和董氏基金會合作,共同出版《那些年那些事:張博雅任衛生署長的一步一腳印》一書,並在7月17日上午舉辦新書發表會,重溫當年溫馨趣事!
2020-07-17

防疫解封!後疫情時期注意這7件事,不讓免疫力下降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6月7日起,防疫解禁,正式進入後疫情時期,民眾可以慢慢回歸生活,但個人的防疫衛生習慣還是要落實做到,包含勤洗手、公眾場合維持安全社交距離……等。防疫新生活運動勢在必行,大家健康雜誌編輯部也列出以下七點注意事項,提醒大家,想要免疫力持續「護體」,這7件事,請一定要避免!
2020-07-16

小心新冠肺炎夏季仍蟄伏!濕性體質者必學的2招中醫抗疫法

新冠肺炎至今沒有解藥,中國在大規模爆發疫情時,遂以中藥做為第一線治療用藥,沒想到有效率竟高達9成以上。在這些經驗之後,中醫對於此病毒的特性認識更深,累積了一些心得。以下請到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新世紀中醫診所郭哲彰院長,來為我們解析在中醫眼中,新冠肺炎病毒的特點為何?在疫苗、藥物未上市之前,如何透過「排濕」來強化抗病力?
2020-07-07

若生活因疫情而改變:可以「宅」、不要「坐」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幾乎都受到重大衝擊,今疫情趨緩,但未消失,我們似乎得學著與新冠病毒共存,重建另一種新生活型態。歷經疫情,你的生活改變了甚麼?
2020-07-06

「振興三倍券」怎麼領?刷哪張信用卡最划算?超商、電子票證加碼優惠一次搞懂!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202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蕭條,國內包括旅遊、觀光、餐飲業者,生意都明顯受到影響。隨著台灣疫情漸趨穩定,政府也宣布自七月開始推出振興經濟政策,第一波上路的是把新台幣1,000元變成3,000元的「振興三倍券」。但具體到底該如何領券?怎麼使用?又該如何綁定信用卡?超商、電子票證又有哪些加碼優惠?
2020-07-02

葉金川:防疫全面篩檢沒有意義!籲請陳時中部長快回防「提升檢驗量能及量產疫苗」

端午連假全台民眾開心出遊,現在看似平靜的台灣,對於防範新冠肺炎,真的可以放心了嗎?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部分國家陸續開放邊境,放寬旅遊限制,但疫情已趨緩的台灣,目前都沒在日本、歐盟即將開放邊境的解封名單內,有民眾質疑是「沒有全面普篩」所致。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表示,台灣面對下半場防疫,仍有隱憂。他強調,檢驗能量偏低、防疫旅館不足、醫療能量需整備,還有無法在第一時間取得疫苗,是接下來防疫必須強化的四大面向......
2020-07-01

戒菸當個真男人!2020戒菸就贏比賽共812組收容人成功戒菸

李㼈號召「戒菸,增加抵抗力」、公益代言「2020戒菸就贏比賽」,法務部特別設置「收容人專屬戒菸成功特別獎」3萬元一組及6千元六組;同時還有一組嘉義監獄的許同學抽中全國戒菸成功的貳獎六萬元,法務部部長蔡清祥特別率領代言義工李㼈、終身義工陳淑麗、義工周子寒,及矯正署署長黃俊棠、國健署副署長吳昭君、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等南下嘉義監獄,為總共八組收容人戒菸成功得獎候選組進行公開檢測、見證分享及頒獎典禮。
2020-06-24

新鮮人求職找工作,寫自傳、履歷、面試該注意哪些事?

畢業季即將到來,雖然今年因為新冠肺炎,包括觀光、旅遊業在內,許多產業都受到疫情衝擊,有些企業決定延後徵才、減少徵才數量,但1111人力銀行媒體中心總經理何啟聖表示,還是有6成的企業照常徵才,且樂意進用新鮮人,不少企業也改用線上招募的方式徵才。本文教你如何做好萬全的準備,避開求職者常踩的地雷,相信求職路上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2020-06-08

想做產前基因檢測,有哪些方式可以選?羊水晶片、基因定序差在哪?

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緩和,但四月底爆發的敦睦艦隊染疫事件引起全民關注,令人疑惑的問題點在於感染源究竟是在帛琉、還是台灣,這對疫調、疫情的意義有很大的不同。雖然許多專家都努力地從有限的資訊中,拼湊出時間順序,但眾多的假設,其實都比不上直接檢驗官兵體內的病毒株來得準確。
2020-06-04

情緒調節能力有問題而憂鬱?讓科技來幫忙!

健康的情緒調節包括了選擇有助於穩定情緒的活動。但是,在個人選擇的活動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例如:在社交孤立和封鎖期間,這種自然的情緒調節會受到損害而可能導致憂鬱。尤其是憂鬱症患者,情緒自我調整能力受損可能更為嚴重。這是發布於2020年4月《JAMA精神病學期刊》一份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