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報稅季即將來臨,又到了荷包大失血的時候了!還不知道該怎麼報健保費和補充保費嗎?中央健康保險署提醒,民眾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若選擇採用列舉扣除額結算方式,105年度健保費和補充保險費都可以全額列舉扣除,不受2萬4,000元保險費扣除額上限的限制。不過,到底該如何查詢?又該怎麼計算才不會多繳呢?
Q什麼是「補充保費」?
正解》原本的保費都是受薪階級在繳,靠收租、收利息、玩股票賺錢的人,可以技巧性地規避,有失公平性,因此自2013年起,健保署便將「補充保費」納入繳交規範。只要其他業外收入單筆進帳超過2萬元,而未超過1,000萬元,就得扣繳1.91%補充保費。
也就是說,除了一般健保費之外,一般人會有的額外收入,包括兼職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股利(包括現金、股票)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收入及獎金等6項,都有機會被扣補充保費,好在扣費門檻已從原本的5,000元調高到2萬元,費率也從2%調降為1.91%,讓之前忙著拆單的定存族和菜籃族可以鬆口氣。
Q補充保費對哪些行業較有影響?
正解》比如超級業務員、房地產仲介、汽車銷售員等,除了底薪之外,擁有高額獎金的族群;還有租賃大戶、股市大戶,且參與除權息的股民;或是額外收入,比如演講費、執行業務所得等,單筆收入2萬元以上,都會受影響。
● 累積超過四個月獎金
陳先生是上班族,單身,月薪3萬元,每月績效獎金1萬元,公司另發三節獎金各5千元,還有兩個月年終獎金。他的補充保費計算方式應為:
{(10000x12)+(5000x3)+(30000x2)-(30000x4)}x1.91%=1433元
● 兼職薪資所得
王小姐為上班族,單身,月薪3萬元;下班後額外打工,每月收入1萬元。她的補充保費計算方式則為:
(10000x12)x1.91%=2292元
Q投資人最在意的股票股利如何課徵?
正解》目前補充保費都要「就源扣繳」,但股票股利扣取方式無法依此方式。依《所得稅法》認定,以股票法定面額每股10元計算,配股數乘以每股法定面額10元後,超過2萬元時,須扣繳1.91%的補充保費。
● 以上櫃公司X為例,X公司若每張股票配1,000股,另配1,500元現金,只要除權息基準日相同,照政府認定的健保補充保費課徵辦法計算,X公司股票股利超過500股,股利總價值為1萬1,500元,超過課徵門檻,一張要課徵220元補充保費。
補充保費=【(1,000股×面額10元)+1500元】×1.91%=220元
● 以H公司為例,若每張現金股利發放4萬元,每張要課徵764元補充保費。
補充保費=4萬元×1.91%=764元
● 以T公司為例,若每張股票配發3,000元現金股利,且沒有配發股票股利,因未超過兩萬元,不用課徵健保補充費。
Q我中大樂透了,需要繳交補充保費嗎?
正解》補充保費的獎金項目,只限定雇主發給員工超過四個月以上的獎金,所以中樂透或彩券獎金,不需另繳保險。
Q補充保費調高後,對打工族有什麼影響?
正解》兼職打工者只要單筆收入達2萬元以上,就必須繳交382元補充保費。至於如何計算補充保費,可參考上述王小姐的例子。
Q補充保費的健保稅可全數列舉扣除嗎?
正解》許多民眾絞盡腦汁節稅,但別忘了自從民國95年《所得稅法》修正後,每人每年可扣除的保險費雖然仍以不超過24,000元為上限,但屬於全民健康保險的保費部分,則可不受此限,民眾可用全額列舉扣除額來節稅。
也就是說,在健保費支出部分,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和申報受扶養直系親屬每人全年所繳的健保費,全部皆可列舉扣除,沒有金額的限制,但前提是,必須為綜合所得稅納稅義務人本人或配偶,確實有繳納其直系親屬的健保費才可以申報,而且必須採用列舉扣除額的方式,若以標準扣險額方式則無法扣除。
換句話說,平時繳健保費愈多,所得稅就可繳愈少,而在其他保險費支出部分,每人全年可列報扣除額最高仍以24,000元為上限。
Q該怎麼查詢健保費繳費金額?
正解》健保署將於4月中旬以前,陸續寄發申報年度的健保費繳納證明。在此之前,民眾除可向投保的公司(行號)或所屬職業工會(漁會、農會或水利會)查詢,及向各扣繳補充保險費的單位查詢補充保險費扣費金額外,也可用下列多種方式查詢、申請105年度健保費繳費金額:
1. 以自然人憑證或完成註冊的健保卡,進入健保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nhi.gov.tw),點選「一般民眾」>「網路申辦及查詢」>「個人健保資料網路服務作業」,進行查詢或下載。
2. 攜帶個人身分證正本,至加保的鄉(鎮、市、區)公所、健保署各分區業務組或聯絡辦公室查詢。
3. 在便利超商之多媒體資訊工作站,使用自然人憑證,查詢或下載。
4. 於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期間,使用自然人憑證或健保卡,透過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軟體,查詢健保費繳納金額。也可至各區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臨櫃據點,申請健保卡註冊並以個人密碼,查詢健保費繳納資料。
申報綜合所得稅的時候快到了,不管今年預備退稅還是繳稅,只要有收入,都逃不過這場年度盛事。想要節稅,就得取得相關繳納證明,健保也不例外,若4月底前仍沒收到繳納證明,民眾不妨用上述方法主動查詢,保障自己的權益,以免多花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