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好大!」是現代人常脫口而出的話。長時間與壓力周旋,會使人記憶力下降、影響競爭力。研究發現,想要紓壓、讓大腦處於最佳狀態,祕密武器正是「找機會運動一下」!
你快樂嗎?聯合報針對全國25縣市成年民眾的快樂感受進行調查,發現每3位民眾,就有1位說:「我不快樂!」其中以基隆市、臺北市、臺北縣居民生活的最不開心。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快樂指數低落,如果沒有適當的「壓力管理」,不但影響生活品質,也不利於身心健康。如何才能排解壓力?不妨試試簡單又不用花大錢的「運動紓壓」!
大量運動的男性
憂鬱症或焦慮症的機率低1/4
國外研究報告顯示,經常大量運動的男性,接下來5年內,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的機率,比同年齡、沒有運動習慣的男性低1/4。
陽明大學運動醫學健康科學研究中心運動醫學委員會主任陳俊忠表示,很多研究結果顯示,運動能有效減少憂鬱的情形。當我們心情不好時,如果能從事喜歡的運動,感覺跟表情都會被運動的快感占領。除此之外,暫時逃離相同的環境,也可發揮轉念的效果,讓自己跳脫負面情緒。
從生理方面而言,運動能消耗壓力荷爾蒙(可體松),同時分泌腦啡因,讓心情感覺愉悅。臺北市立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學系副教授鄭溫暖進一步指出,在她接觸的個案裡,確實有因運動而讓憂鬱症獲得控制的例子。因為運動可產生控制感跟成就感,這些正好跟壓力所帶來的感覺相反。
如果只是暫時心情不好,藉由運動馬上可以抒解,但如果是長久以來的憂鬱,通常必須持續運動2~3個月以上,才能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心情不好找不到人訴苦
運動有助轉移負面情緒
不久前一份新聞報導指出,三成七的民眾知道運動可以紓壓,但真正利用運動來抒解壓力的人卻很少。根據統計,上班族面臨工作壓力或瓶頸時,47%的人會找親朋好友聊天、抒發情緒,17%的人會選擇逛街,13%的人則是以大吃大喝來發洩情緒,只有10%的人會利用運動來紓壓。陳俊忠表示,雖然大家都知道運動的好處,但處於負面情緒時,通常會消極的窩在家裡,尤其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想叫他出來運動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