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時代,智慧型手機普及,上網已成為大家每天不可或缺的消遣活動。董氏基金會公布最新調查,發現超過一成八的青少年每日上網總時數達「六小時以上」、42.7%的受訪者平均每隔30分鐘就想上網,且隨著上網時間增加,憂鬱情緒也呈現正相關,而且心情不好時,僅不到兩成青少年會「主動求助」。為了能揪出潛在的憂鬱症患者,董氏基金會推出升級版的「憂鬱檢測APP」,並整合所在位置周邊,包含醫療、諮商、支持等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資源,供有需要的民眾選擇。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在憂鬱防治上,非常多的研究顯示,情緒篩檢有助於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董氏基金會從設計「憂鬱症篩檢量表」開始,針對不同年齡層研製三種憂鬱情緒檢視量表,獲得教育部認可,目前許多大學會在新生入學時,要求新生填寫憂鬱症篩檢量表,希望瞭解同學的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狀況,讓他們獲得妥善關切與治療;並實際走入校園,和不同年齡層的學生進行憂鬱情緒及憂鬱症防治宣導,努力向下扎根,希望從「預防」的角度出發。
七年前,因應數位時代來臨,董氏基金會開發了「憂鬱檢測APP」,今年更進一步增新功能,推出「憂鬱檢測APP」升級版,不僅有心情日記、各式好心情祕方,例如:名人紓壓分享、放鬆練習、好圖分享等,也提供民眾所在位置周邊包含醫療、諮商、支持等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資源供選擇。民眾可於APP商城搜尋「憂鬱檢測」免費下載。姚思遠執行長強調,時時檢視情緒,覺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就是有效防治憂鬱症的第一步。
曾長期服用鎮定劑和安眠藥等抗憂鬱藥物的合隆毛廠總裁陳焜耀表示,過去曾因工作壓力陷入低潮,在兒子的邀約下開始跑馬拉松,靠著跑步運動,促進及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他分享使用憂鬱檢測APP的經驗,只要花2~3分鐘就能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況,可以提醒自己適時放鬆或需要找人談談、求助專業等。
他提醒,心理健康是看不到,卻經常影響著自己及周圍的人,非常需要重視的事。使用檢測APP可客觀地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透過持續記錄及回顧,就不會讓負面情緒累積而不自覺。
想要了解更多陳焜耀總裁走過憂鬱症的方法,請看【合隆毛廠董事長陳焜耀》逆來順受,有捨才能有得!】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質采醫師說明,憂鬱是一種不快樂的情緒,當不快樂的情緒強度影響身心和生活、發作時間延長、發生頻率增加,就須專業介入。而青少年憂鬱症不同於成人憂鬱症,會以各種面貌出現,如抗拒上學、易怒、過動坐不住、出現攻擊行為等,有時會被人誤會是青春期叛逆的行為表現,甚至有些無法排解負面情緒的青少年,會透過上網交友或沉迷在網路世界(像是網路遊戲或參加網路上的社團等)來尋求慰藉,希望能在虛擬世界中尋求認同和溫暖。
陳質采醫師進一步表示,青少年過度使用網路,除了容易因久坐影響身體發展、坐姿不良、視力不佳、作息不正常導致失眠或情緒不穩,也會因為使用網路而壓縮到原本用來經營正常社交活動或處理課業的時間,減少人際互動,連帶影響課業表現。
然而,現在青少年大多低估手機所帶來的影響,甚至否認已受到其影響,有些人雖然知道自己有沉迷的現象,但因外在因素(課業、人際、家庭等)挫折太大,想逃避而導致自己的角色任務過度荒廢,不知該如何找回,也漸漸失去想改變的動機。
「許多網路成癮的青少年都是在現實生活中覺得不被理解,希望能在網路上取暖,但他們卻常忽略其實很多有網路成癮的人,也都跟自己一樣,是需要別人認同,也是來尋求溫暖的。覺得孤單,所以上網,假如對方無法認同或理解自己,反而覺得更孤單,然後花更多時間上網;但花更多時間上網,很可能原先想獲得認同的問題沒解決,又產生新的問題,例如耽誤了原本該完成的工作,結果隔天心情更憂鬱,就變成惡性循環。」陳質采醫師舉例,像是前幾年南韓藝人Jessica宣布從女子團體《少女時代》單飛,當時許多支持少女時代的忠實粉絲就分成兩派,有人認為她是被排擠,有人認為是她單飛太自私,「必須要讓青少年去學會接納不同的意見,才能避免因為不被理解,而讓負面情緒影響生活。」
此外,陳質采醫師提醒,憂鬱情緒與網路成癮有高度的相關性,互為因果,當情緒不佳,想要做輕鬆的事情宣洩情緒而選擇玩手機;但玩了手機,並沒有解決原先生活上遇到的難題,也可能因玩手機占用太多時間而睡眠不足,導致無法順利應付生活上的任務,便開始逃避。家長也應明白,當發現家中有這樣情況的孩子,須處理的不是只有監控上網時間,而是應該了解孩子真正的煩惱來源是什麼;當情況無法改善時,建議立即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
延伸閱讀:
家有網路遊戲成癮者,怎麼勸才有效?
手機成癮嗎?6祕訣縮短掛網時間
不讓手機影響孩子學習,爸媽必懂竅門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此次調查也發現,約13.5%受訪者「常」覺得孤單,且越覺得自己「孤單」,其憂鬱的比例越高,憂鬱程度越嚴重者,「與他人互動/聊天」而上網的比例越高。心情不好時,僅不到兩成青少年會「主動求助」。
葉雅馨主任說,孤單與憂鬱相關,這與過去文獻結果一致,現在青少年習慣使用社群平台、即時通訊軟體發佈訊息與他人聯繫,雖然更及時便利,但仍有許多人感到孤單。建議可使用「憂鬱檢測」APP中的紓壓DIY,參照學習有效的紓壓習慣,而不只是掛在網路或社群媒體聊,讓聊天經常出現的負面字眼加強了負面情緒,不只沒有紓壓,反而增加自己的壓力。
陳質采醫師也建議有憂鬱情緒的青少年,可嘗試寫心情紀錄,了解自己實際的感受與紀錄是否有落差。尋求醫療協助時,也能藉此份紀錄,讓醫師更了解整體狀況,包含情緒起伏的時間點、情緒低落的前因後果等。同時呼籲有憂鬱情緒孩子的家長,應適時調解自身的情緒,不要受孩子負面的話語影響,把他每一點小進步都看成大進展,才能保持樂觀的心情。
葉雅馨主任強調,透過「憂鬱檢測」APP不僅能篩檢自己的情緒,了解是否需尋求專業協助;也能在APP上書寫心情日記,記錄壓力的事情經過及後續處理方式,經由與自己對話,釐清問題與矛盾點,找出困擾的地方,在未來遇到相似的壓力事件,就可回溯日記參考解決方式,避免再次陷入負面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