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癌症治療 揪出大腸癌,篩檢該做哪一種?

揪出大腸癌,篩檢該做哪一種?

出處/ 2013年7月號/第317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436
收藏 瀏覽數 : 5436
揪出大腸癌,篩檢該做哪一種?

想知道自己有無大腸癌?5大篩檢法該怎麼選擇?檢查前又要注意什麼?


大腸癌篩檢方法包括門診時非侵襲性的直腸指檢、糞便潛血檢測,還有需清腸的大腸鏡檢查、大腸雙相鋇劑攝影檢查及虛擬大腸鏡等。以下做簡單介紹:

 

1.    直腸指檢

醫師以帶手套的手指經肛門口進入直腸,用手指偵測直腸黏膜上是否有腫瘤。這個方法最簡單迅速,診察室就可執行,但只能檢查出靠近肛門的腫瘤。

 

2.    糞便潛血檢測

息肉或是大腸癌大多有微量出血,少量的出血肉眼看不出來,可用糞便潛血檢查做初步篩檢。目前健保補助50歲以上的民眾,每2年免費檢查一次。缺點是檢查結果常受到受檢者飲食習慣影響,若檢查前3天攝取較多含鐵食物,則偽陽性大為提高。

臺北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兼任主治醫師胡光濬說,儘管近幾年以免疫法取代過去使用的化學法,以偵測紅血球和一般正常值做比較,看糞便有無潛血,較不要求民眾檢查前勿吃含鐵食物,不過,很多醫師還是建議民眾做此檢查前盡量控制飲食,以提高檢查正確性。(延伸閱讀:大腸癌有家族史者只占兩成,預防需破解5大盲點

 

3.    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是一種細長、可彎曲、具有光源、能攝影的管子,可安全且有效地檢視直腸和結腸。不過,做大腸鏡檢查前要清腸準備,以免阻礙腫瘤或是息肉的觀察和處理。

民眾檢查前一天要先空腹禁食,吃瀉藥以排出大腸內含的糞便。大腸鏡檢查約20分鐘,因檢查時要通過腸胃道3個大彎,有些人可能會不舒服,大多數情況是輕微疼痛或是感覺腹脹。

若病人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則大腸鏡檢查健保有給付,若是民眾自己要做,需自費3千元,醫師可一邊做檢查一邊讓病人了解情況。但若病人要求做麻醉無痛性大腸鏡檢查,則需自費,費用依各家醫院而定,6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很多醫師在檢查時會順便割除息肉,但可能導致傷口出血、發炎甚至腸穿孔等,此項檢查腸穿孔機率約為千分之二,術前建議與醫師討論,並詳細告知過去病史,如是否曾接受腹部手術或有腸沾粘病史,若有此病歷,醫師在檢查時會更加留心,如果還是很擔心,就不要選擇麻醉大腸鏡。

 

4.    大腸雙相鋇劑攝影檢查

大腸鏡有時無法完成檢查,像是腸道過度彎曲,因手術或腸道沾粘,大腸鏡強行穿過可能有穿孔的風險,這時需借助大腸雙相鋇劑攝影檢查。

胡光濬醫師解釋,這和大腸鏡檢查類似,所謂雙相,是在肛門口打進空氣和顯影劑,然後透過機器攝影,查看有無腫瘤。這方法偵測率比大腸鏡稍低,但病人不會痛。只是檢查前也要做清腸準備,以免糞便混淆檢查結果。如果病人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健保也給付此檢查。

 

5.    虛擬大腸鏡

作法是在肌肉注射藥劑,防止大腸收縮蠕動,受檢者接受檢查時,只需將空氣灌入大腸,再利用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掃描,將大腸的平面影像以電腦程式組成立體畫面,在電腦螢幕前可一一看到大腸的立體結構。

虛擬大腸鏡的優點是,沒有大腸鏡檢查的不舒服或是疼痛感,也沒有腸穿孔的危險,且大腸發生阻塞病變時,用此方式,可檢查阻塞部位以上的大腸及腸腔外的病變。

不過,虛擬大腸鏡也有缺點,主要在於較微細的病變無法檢查出來;發現病變無法做切片檢查,仍需安排大腸鏡檢查;有時也有偽陽性的結果,如糞便、大腸痙攣及大腸皺摺處可能被誤以為有病變。此外,檢查需自費,大約8000~12000元。

感謝臺北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兼任主治醫師胡光濬審稿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