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公平會針對愛妮雅集團找路人填問卷進而不當銷售化妝品行為,開罰新台幣2500萬元。新聞露出後,許多受害者分享因難以拒絕死纏爛打的推銷,花大錢買下不需要的美容產品或課程。為何有些人是推銷絕緣體,有些人卻總被盯上,究竟自身散發哪些特質?推銷員又是如何鎖定目標?
在被推銷的過程中,確實有些人會受話術吸引,進而對產品產生興趣或被開發需求;但也有不少民眾或學生,即便心中第一時間瞭解對方的套路,仍因「不會或不善拒絕」,而一步一步栽在對方設下的心理攻防戰裡!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媒體公關委員會委員暨台中市務實生涯輔導協會執行長簡孜育諮商心理師提到,對推銷員來說,「判斷對方立場是否堅定」,是讓他們決定要不要出手的重要因素。
看到推銷員眼神先飄開?
若無處可避,試試看「視線正面迎擊」
很多人以為,只要跟推銷員對到眼就會增加他過來攀談的機率,事實上,簡孜育表示,眼神一接觸就飄開、低頭或走過後悄悄回頭看,擔心對方追上來,這些舉動可能透露出自己「沒自信」。
這種沒自信並非針對外表,而是沒自信讓自己面對未知或不知該如何處理的狀況,「我不想面對,不要來找我」,這類偏向逃避的視線處理,也可能讓推銷員嗅到一絲希望。
若遇到「霸道等級」的推銷員,不停地搭訕,眼神已無處可躲,不妨正面迎擊!若能堅定地看著推銷員,某種程度是代表無論對方要講哪些話,你都有自信能夠回應,重點是要堅定明確地表達「不需要」,讓對方知難而退。(延伸閱讀:碰到親友拉保險或直銷,怎麼拒絕才不傷感情?)
語句簡短、明確
掌握對話主導權
若推銷員已過來攀談,簡孜育指出,一般來說,對話時將胸膛挺出來、雙手叉腰或自然下垂,都是相對來說較有自信能夠掌握對話,或發表明確想法的表現;反之,習慣性縮胸、環抱手臂或不時摸自己肩膀等動作,可能代表不太擅長拒絕,有些推銷員能依據這些肢體上的動作細節,得知是否適合再往下一步進行。
另外,簡孜育表示,語氣及說話方式也會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舉例來說,「話語簡短、明確」,會散發一種「想法堅定」的感覺;相反地,如果在講話時習慣將尾音拉長、停頓或是常用「應該是、可能吧」等言詞,較易給人模稜兩可的感覺,也會讓推銷員覺得較有說服的機會。(延伸閱讀:老公把朋友看得比家人還重、常借錢給別人,不會拒絕怎麼辦?)
面對接二連三的問題
先審視「背後目的」
簡孜育在求學階段也曾遇過以「尋求美妝模特兒」為由,吸引學生到場後開始進行化妝品推銷的經歷。他仔細分析後發現,這類型推銷常會從日常對話開始,話題稀鬆平常到讓民眾覺得「我回答一下也無妨」。
例如:你們家有幾個人?跟誰一起住?接下來再慢慢帶到正題,如有無保養習慣、是否與家人共用保養品等,有趣的是,這類問題尤其常以「是非題或二選一」的方式進行,讓人一步一步回答,進而建立起對話連結,導致越來越難拒絕。
為什麼要用是非題?簡孜育分析背後有其原因,可從台灣普遍的教育方式說起。在台灣,孩子從小到大,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裡,常會被教育說「要乖、要聽話」,聽到這類型問題時,第一時間常會直接給予答覆,而不是反思「為什麼」,例如:為什麼對方要問這些問題?為什麼有必要回答?
民眾要先認知到,推銷員的提問有時並非真的是「關心」,當你能夠認真去思考及審視問題背後的目的,更能建立起「拒絕」的勇氣。(延伸閱讀:公婆生病都是老公付錢?沒工作被要求當看護?另一半拒絕不了家人的無理要求,該怎麼溝通?)
劃清「心理界限」
記得禮儀該建立在對等情況
簡孜育表示,心理學在人與人之間有「心理界限」(boundary)一說,當界限被他人侵犯,例如被推銷員攔下而耽誤後續安排好的行程,會產生抗拒或不悅等情緒是正常的。不過,有些人雖心裡感受不佳,卻因害怕衝突、怕被當沒禮貌,或讓對方難堪而選擇「接受」。事實上,這也可能成為推銷手法利用的一環。
舉例來說,有些推銷員會在前幾次推銷時,推出單價高,明顯對於當事人來說難以負荷的產品,計畫性的得到「拒絕」,此時,再帶出相對低價的商品或服務,讓對方因連續幾次的拒絕感到「虧欠」,進而達成銷售目的。
「有禮要給予對你有禮的人」,簡孜育說,在家庭、校園及職場等不同場域中,會接觸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人,面對各樣的情境,從中訓練出自己的反應策略非常重要。換句話說,假使今天對方沒有給予你同等的禮儀,明確指出自己的界限受到侵犯,適當的拒絕不喜歡的提議,也是在成長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延伸閱讀:不想親友長期借宿,如何開口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