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共有1563筆資料

火燒心,胃惹的禍?

胸口灼熱、咳嗽不癒、吞嚥困難、喉嚨常覺得有異物,卻老是檢查不出毛病?當心是胃食道逆流作祟!胃食道逆流已成為現代文明病之一,也難以根治,怎麼做才能拋開它帶來的身心困擾?敏芳今年50歲,孩子長大後,她最大的樂趣就是吃過晚飯,斜躺在沙發上觀賞八點檔連續劇。但最近,只要一躺下就開始不舒服,一服酸水從胃裡湧出,喉頭立刻燒燒的,肚子也悶悶的,她邊清喉嚨邊想:「是不是太胖了?還是身體出毛病?」
2017-12-12

臉書過度使用讓人憂鬱?「神經質的個性」才是誘發憂鬱關鍵!

你害怕錯過臉書上的訊息嗎?參加活動,會忍不住打卡及上傳照片嗎?瀏覽及使用臉書已是許多現代人與親友維持互動的日常模式,到底過度使用臉書,會不會增加罹患憂鬱症機率?一篇刊載於《Science Direct》的香港研究發現,使用臉書不會引發憂鬱情緒,甚至許多使用者擁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然而,若本身有長期過度擔憂、焦慮及常有不安感的「神經質」個性,就容易將親友開心聚會的訊息,解讀成自己被忽略、被排擠而沒有被邀請的負面訊息,而感到憂鬱。
2017-12-11

男人喪偶,脆弱的靈魂怎麼救

面對配偶的離世,對生者而言常是刻骨銘心的衝擊與影響,當他們仍陷在悲傷、痛苦與混亂的泥沼,除了親情的陪伴,不妨藉外力的協助來拉他一把。「我沒膽、也不夠勇敢,不然早就自我了斷,隨太太一起去。」62歲的陳大哥說。他太太因久病過世已超過7年,當時,他如行屍走肉整天在家發呆,為了不讓家人看見他的脆弱,一個老男人每晚躲在棉被裡偷哭,不給兒女知道。
2017-12-11

跌倒骨折也許不是骨鬆,小心可能是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大多數的人跌倒後骨折,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骨密度太低、骨質疏鬆了!不過要提醒您,有時候也許不是骨鬆在作怪,而是「副甲狀腺」出問題!一名60歲男性,時常感到疲倦,不時發生胃部疼痛不適,血壓偏高。由於平時有定期健檢的習慣,最近一次體檢竟發現血管年齡增加、鈣化嚴重,骨質密度下降達骨質疏鬆程度,且血液鈣離子濃度明顯上升。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罹患「原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後來切除副甲狀腺後,骨質密度才逐漸獲得改善。
2017-12-08

如何用心傾聽身體的聲音

我們耳朵幾乎沒有休息,一直在聆聽「聲音」。一天早晨起來,或許是被蟲鳴鳥叫聲叫醒,但最有可能是惱人的鬧鐘聲。整裝出門,公車、大客車駛過的聲音,塞車車陣中不耐煩的喇叭聲,進到辦公室,同事討論的聲音、客人來電的電話響此起彼落。下班回到家,打開電視,24小時不停播的各種新聞媒體、談話性節目喋喋不休。
2017-12-07

青少年嗜睡、暴食,可能罹患憂鬱症

週末睡到中午後才起床、挑剔食物,或不斷往冰箱覓食、不喜歡和父母交談,都是青少年時期典型的行為。但對某些青少年來說,不良的睡眠及飲食習慣,伴隨社會疏離,可能是罹患重鬱症的前兆。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精神科醫師Diane Sacks表示,這些青少年已喪失日常生活功能,注意力無法集中,飲食失調,即便每天睡到下午3、4點,依然感到疲憊,也不想與他人互動,讓自己變得孤立。
2017-12-05

關懷支持,讓中風者再展笑顏

民國72年以來,腦中風一直位居台灣10大死因的第2位,僅次於惡性腫瘤。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萬4千人死於腦中風,尤其是40歲以上的成年人,腦中風是造成身心殘障的主因,值得重視。然而,民眾往往只注意中風病人癱瘓的肢體是否有進步,較少關懷情緒問題。 「中風後憂鬱症」其實很常見,醫學文獻報導的盛行率為20~50%;過去的研究顯示,中風後發生憂鬱症的因素包括:1.中風後肢體殘障的嚴重度:肢體殘障越嚴重,憂鬱症的機會越大。2.中風的部位:一般而言,左側額葉及顳葉部位中風,較易發生憂鬱症。3.神經傳導物質耗盡:中風時腦部受損的位置如在藍斑或額葉,可能會破壞正腎上素的產生或傳導,引發憂鬱。4.家庭支持系統:如果病患在中風前與家人(特別是配偶)關係良好,較不易罹患憂鬱症。
2017-12-05

做對5件事,助你遠離慢性發炎

你知道嗎?每晚睡滿7小時的人最長壽。想要避免慢性發炎,吃對食物、不熬夜、多運動絕對是不二法門,怎麼選擇中低GI的蔬果、優質油品,三高患者又該如何運動,才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呢? 要避免身體發炎,沒有一蹴可及的事,但也沒有那麼困難,不用捨近求遠,只要踏實地從日常生活習慣著手,就可以改善體質,甚至能讓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的藥量減量。 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說,想防護健康,不妨依「是否為三高病人?」為基準,進行三層次生活保健,就能成功且有效的減緩身體的發炎反應。
2017-12-01

打造抗發炎體質,4種NG行為別再犯

研究發現,身體長期處於不正常免疫反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2~3倍。不過,只要從源頭阻斷發炎反應,即便是三高病人,也可明顯降低心肌梗塞、腦中風發生的機率。其實只要從少吃地雷飲食、改善NG行為著手,就能成功打造抗發炎體質! 業務高手孝珍長期處於高壓的工作環境,為了升遷和獎金,經常起早晚歸拚業績,為了和顧客博感情,自然少不了常出差及喝酒應酬,甚至常得和同行爾虞我詐一番。孝珍一直以為自己「壯得跟牛一樣」,直到身體常長蕁麻疹,半夜癢醒,或胃酸逆流而咳醒,加上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逐年升高,才讓她不得不挪出時間進行全身健康檢查。
2017-12-01

擔憂心肌梗塞,哪些指標可檢測身體是否發炎

如何知道身體是否處於發炎狀態?有哪些發炎數值,可透過抽血來檢測?常聽到「C-反應蛋白」和「同半胱胺酸」,到底是指什麼?本文教你檢視5個常見的健檢數值,揪出體內的未爆彈! 57歲的吳協理不菸、不酒,平常也會跑步健身、維持標準身材。有一回因工作熬夜一整晚,正要入睡時卻感覺心絞痛,送醫後被診斷為心肌梗塞。雖然在緊急手術後幸運地撿回一條命,但醫師卻驗出他血中「CRP濃度」高達20mg/L,證實發炎程度偏高。吳協理不解,明明自己平時三高數值都很正常,為何還會心肌梗塞?究竟在發病前,有什麼指標可以預測呢?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