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悲傷",共有14筆資料

車禍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傾聽 給予安全感助緩解重大事故後的壓力

日前一家科技公司員工旅遊卻發生車禍造成4死22傷。重大意外事故恐讓傷者、家屬情緒出現大幅波動及精神壓力。若當事人持續焦慮、悲傷、恐懼或失眠,出現創傷症候群,傾聽陪伴、給予安全感,有助緩解重大事故後的壓力。
2023-10-30

阿嬤在阿公過世後足不出戶,怎麼讓她走出喪偶陰霾?

久病的配偶離世,有些照顧者會有解脫的感覺,但對中高齡照顧者而言,長年以照顧另一半為生活重心,一旦失去了重心,身心可能急遽退化及老化,如何協助喪偶的年長者重新找到生活重心與價值,讓專家告訴你!
2022-11-09

孩子被霸凌!這樣幫他們減少悲傷、降低自殺風險

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通報在2020年超過一萬人次,而受到霸凌影響的比例逐步上升,不論是校園霸凌或是網路霸凌都會造成青少年巨大的身心傷害,甚至發生悲劇。據2022年1月發表的研究指出,遭受網路霸凌的青少年,從事更多的運動及接受社會支持,能降低心理健康風險。
2022-04-21

親如家人的寵物過世,如何走出悲傷?安慰毛小孩主人可以這樣說

以往寵物過世被歸類為「不被承認的悲傷」,毛小孩過世,如何安慰失落悲傷的心情?心理師認為,其實仍然必須有適當疏導,才能解開人們心中的鬱結。如何陪伴飼主度過悲傷?什麼話不能說?
2021-05-26

父母喪偶走不出悲傷,怎麼安慰陪伴安頓身心?

疾病或意外可能造成無數家庭破碎的悲劇,不論喪親或喪偶,都是不易走過的悲傷歷程,華人的社會文化習慣鼓勵人們遠離悲傷,隱微地含有「傷心是不對的」意味。請允許自己悲傷,不要企圖逃避或壓抑,不用怕袒露自己的脆弱會讓家人更難受,這種共同的心情反而可以相互支撐,讓彼此更堅強。
2021-04-10

親人遺物,該保留還是丟棄?遺物整理師教你3步驟收納空間與告別悲傷

清明節除掃墓思故人外,整理親人遺物也是門學問。台灣首位收納教學專家廖心筠,已累積9年收納教學經驗。她提醒並非所有遺物都要保留,空間應留給活著的人使用,只是整理遺物時,該如何整理傷痛的心情?在遺物存捨間找到最好的平衡點?
2021-04-01

失戀、失業、重病、親人離別怎麼調適心理?專家開「心靈處方箋」陪你度過情緒難關

人的一生難免遭逢失戀、失業、重病、親人離別等意外,台大教授推薦以下調適情緒的繪本及書籍,協助你面對各種負面情緒。
2020-12-07

因母親悲傷而自責的孩子,更易憂鬱和焦慮

一項發表於《家庭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認為母親的悲傷或憂鬱是他們過錯的孩子,更容易感到憂鬱和焦慮。
2020-06-08

那些《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教我們的愛情課題

由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不到一個月,票房就突破2億台幣,榮登2018年最賣座電影,片商也打鐵趁熱,釋出粉絲敲碗期待已久的電影主題曲《有一種悲傷》劉以豪版本。雖然該片翻拍自2009年南韓電影《最悲傷的故事》,但是當年的韓國電影並不賣座,直到導演林孝謙改編翻拍,加重了劇中配角的感情戲,才讓原本老套的劇情增添幾許味道,也將整部作品的揪心程度推到更高的境界。
2019-01-07

收到親友過世或病危的消息,怎麼回覆不失禮?

在社群軟體發達的現代,手機裡的即時通訊軟體,儼然已成為民眾傳遞訊息的重要管道。倘若手機傳來親友過世、來日不多等不幸消息時,不知如何安慰,可以傳通訊軟體裡的慰問貼圖嗎?到底怎麼回覆才不失禮?
201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