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輔導",共有24筆資料

收到親友過世或病危的消息,怎麼回覆不失禮?

在社群軟體發達的現代,手機裡的即時通訊軟體,儼然已成為民眾傳遞訊息的重要管道。倘若手機傳來親友過世、來日不多等不幸消息時,不知如何安慰,可以傳通訊軟體裡的慰問貼圖嗎?到底怎麼回覆才不失禮?
2018-10-01

孩子失戀消沉,父母如何安慰?

聽著房裡傳來小提琴狂亂的聲音,洪媽媽的心彷彿撕裂般難受,表面上忙進忙出做家事,心裡卻惦記著房裡的兒子。想起這陣子兒子很久沒帶女朋友回家,推想是和女友分手了!孩子生病時,可以帶他看醫生,可是當他失戀,她卻愛莫能助,究竟當子女失戀時,父母能做些什麼?
2018-05-02

走不出失戀、分手的低潮,學校諮商輔導中心能協助什麼?又該怎麼陪伴他走出憂鬱?

今年大二的允菲自從分手後,一直走不出被劈腿的陰影,尤其聽聞前男友和系上學姊在一起後,便日日以淚洗面、難以入眠。姊妹淘巧雯看了擔心不已,主動向學校諮輔中心的輔導老師尋求協助,後來,允菲在巧雯的陪伴下,每週固定到諮輔中心報到,終於逐漸走出失戀陰霾……
2018-05-02

孩子心情不好,第一個找誰談?

網路已成為青少年抒發憂鬱及壓力的管道之一,各諮商單位陸續成立網路諮商服務,幫助在現實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而父母除了隨時注意孩子網路使用的情形外,也應對於網路相關知識有所涉獵,才能早一步發現問題,避免孩子沉迷網路。到今年底止,中華電信預估,台灣將會有1千萬人上網,習慣上網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25歲,其次是26~35歲,再來是12~18歲。從族群分布可知,網路是青少年學習、休閒、交友的「最佳拍檔」之一。
2018-04-18

如何引領學生走出憂鬱?

近年來,憂鬱症學童的比例不斷攀升,作育英才的老師們要如何把情緒管理帶入課堂,且進一步篩檢出有憂鬱傾向的學童,並結合家庭及社區資源,引領學子遠離憂鬱。颱風前夕,一下子起風、一會兒太陽露臉的怪異天氣裡,台北市立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坐滿一屋子各界教師,這群正放暑假的老師們犧牲一天假期前來參與研討會,研討內容與校園輔導憂鬱症個案工作有關。
2018-04-18

千禧世代,憂鬱比例高!原因出在……

還以為Y世代(千禧世代)年輕人都是草莓族嗎?一項研究可能顛覆你的想像!根據一篇2018年1月發表於《心理學公報期刊》的研究指出,Y世代的年輕人處在比十年前更高的憂鬱、焦慮和自殺意念水平中,而這可能不是因為抗壓力差和嬌生慣養導致,而是與Y世代年輕人追求完美的特性有關。
2018-03-14

校園情緒教育在推動上出了什麼問題?5個原因,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

究竟台灣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缺了什麼?在「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研討會第二天的「校園心理健康促進的資源地圖」關鍵論壇裡,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張老師基金會及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等六個單位在座談中分別指出,缺乏跨部會的政策、校園諮商老師不足、學校上課時間有限、心理健康疾病的汙名化及「心理健康」定義不明確等5個原因,是讓「心理健康促進課程」陷入難產的主因。
2018-03-04

為何學校缺乏學生的情緒教育?專家點出問題出在校園心理健康人員不足!

學生自殺案件時有所聞,2017年9月,一名入學僅五天的北一女新生,選擇從住家頂樓一躍而下,結束生命。新聞上也曾報導就讀國小的學童,因為和父母發生爭執而衝動自殺,難道台灣的情緒教育出問題了嗎?學校心理健康課程是否太少?對此,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深入調查,發現超過五成的受試者認為,校園普遍缺乏心理健康課程,可能和校園缺乏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有關!
2018-03-03

台灣首次大型「心理健康促進聯合研討會」!68個團體,齊心為「校園心理健康」發聲!

2018年3月3日,台灣首次集結68個心理衛生團體在台北實踐大學,進行「2018年心理健康促進:從邊緣到主流─校園心理健康促進實務」大型研討會。這研討會緣自於2017年,由董氏基金會、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台灣精神醫學會、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單位,聯合發起「國家心理健康促進建言」。
2018-03-03

說沒兩句就吵架?常見的親子溝通技巧大公開

親子間對話有如作戰,一不小心就可能觸碰不安全地帶,引爆家庭革命,以孩子為主體,並適時叫出Time-out,給彼此預備重新出發的力量!與孩子交談是門學問,親職專家敖韻玲提醒,重點應擺在「他想聽的,而不是我想說的」……
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