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中醫養生 3道藥膳,讓手腳暖呼呼

3道藥膳,讓手腳暖呼呼

出處/ 2001年12月號/第190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487
收藏 瀏覽數 : 4487
3道藥膳,讓手腳暖呼呼

 

冬天手腳一冰冷,就特別容易畏寒,與其大費周章燉補,不如在平常料理中,交替運用藥材,活絡氣血,禦寒保暖。

在治療手腳冰冷之前,對於中醫所稱的「寒證」有必要進一步說明闡釋。一般而言,「寒證」指的是身體受到寒邪(如吹到冷風或吃冰),或人體素虛,本身陽氣不足所導致的一種現象。一般臨床表現為怕冷、面色蒼白、倦怠、四肢冰冷、小便清、大便稀等症。根據產生的病因,「寒證」可分實寒及虛寒。

■實寒:其造成原因為感受寒濕陰邪、過食生冷、抑遏其中的陽氣,出現溫煦氣化不足或陰寒內盛的情形,其臨床表現為怕冷、喜暖、肢冷、腹中冷痛、腹瀉水樣便、舌淡、脈遲緊。

■虛寒:是陽氣虛衰的一種表現,其造成原因多為先天稟賦不足、飲食勞倦、久病虛損,可見身體怕冷、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倦怠、脈微等症。一般中醫將虛寒現象責之於腎陽不足,因為腎為諸陽之本的緣故,表示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降低,能量減少,產熱減少,出現面白神倦、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小便清長、下利清穀,甚至有生殖功能降低的情形。一些女孩子怕冷、手腳冰冷、血壓較低大都屬虛寒體質。

另外,一些老年人天氣較冷時,會產生低體溫的現象,常見其神疲乏倦、手足冰冷僵硬、水腫、甚至有血壓降低、血糖降低等情形,亦屬虛寒現象。其他如甲狀腺功能降低、腎上腺皮質作用減少、腦下垂體機能不全、交感神經作用差、低血糖症、氣喘、心肌梗塞、肝硬化末期、喝酒,均會產生虛寒現象。

冬天易感寒邪,人體不注意保暖則容易感受寒邪,淋雨、汗出當風、貪涼露宿、過食冰涼,侵於肌表,終而產生手腳冰冷的表現。

寒冬到時,皮表和呼吸道首當其衝,為了維持身體溫度的正常,皮表血管會收縮,汗腺作用減少,皮下肌肉之交感神經活絡產熱,心臟血管負荷增加,腸胃道的作用提高,因此冬天中風、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潰瘍、氣喘、乾燥性皮膚癢等疾病都會增加。

確定病因才能收效

對於虛寒,屬腎陽虛者可用桂附地黃湯、右歸丸、人參芝麻粥、枸杞首烏粥,老年人可用杜仲、菟絲子、肉蓯蓉、仙茅、紅棗等藥搭配使用;屬脾陽虛者可用理中湯、人參山藥粥,四肢冰冷可用四逆湯;若為氣血兩虛者則可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女性若確診為虛寒體質者,可用四物湯合四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

以上方劑藥物要確定診斷後,方可隨症加減用藥,不可自己判斷便擅自作主服用,因為有些患者為真熱假寒,如紅斑性狼瘡、腎炎的患者其外表寒象是因為陽邪被鬱在裡面,無法宣導,外面雖然表現冰冷等寒象,裡面的免疫反應卻是妄動的,若過度用補藥,反而容易產生反效果,人沒補到,補到病邪。

除了要注意飲食、環境的保暖之外,規律的生活、正常的睡眠亦屬重要。尤其是「虛寒族」的人,如女性、小孩、年老者、久病者、少運動者,對氣溫的變化適應力較差,更要小心天氣變化。

在補的同時,要注意是否有心臟病、高血壓、感冒、尿道炎、化膿性皮膚炎、火氣大等現象,如果有的話,要小心應對,小孩、產婦用補藥更是要注意。

總之要辨證論治用藥,方可對手腳冰冷作一妥善的處理。此外針灸、適度運動、氣功對手腳冰冷亦有一定幫助。

以下即提供3道藥膳,對手腳冰冷體質的改善會有一定助益。值得一提的是,民眾在DIY中醫藥膳的同時,詢問合格中醫師是很重要的。

1. 八珍排骨湯
【材料】黨參、白朮、當歸、川芎、熟地、芍藥各10克、茯苓20克、甘草3克。小排骨數塊,蔥、薑、鹽、油、酒適量。

【作法】

(1)藥材煎煮3小時(大火之後,改小火慢燉),過濾待用。
(2)小排骨洗淨,放入沸水鍋中燙過,撈出,濾乾水,待用。
(3)將煮好之藥材及小排骨放入鍋中,並將蔥、薑等調味料放入,燜煮一段時間後,即可食用。

【功效】調理氣血,禦寒保暖,治療手腳冰冷。

2. 山藥芡實粥
【材料】山藥60克、芡實50克、白果10枚、粳米90克、油、鹽適量。

【作法】

(1)將山藥洗淨,刮去外皮,切薄片;芡實用文火炒至微黃色;粳米用清水洗淨,上述四味,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放入適量油、鹽即可。
(2)替換中藥:車錢子、益智仁、蓮子、苡仁。

【功效】調理脾氣,治療手腳冰冷。

3. 固腎治手腳冰冷方
【材料】土雞半隻、肉蓯蓉10克、晉耆30克、紅棗10個、胡桃肉30克、蓮子30克、枸杞子20克、杜仲、巴脊天各10克。鹽、味精和辣椒粉適量。

【作法】

(1)藥材煎煮3小時,過濾待用。
(2)雞洗淨,放入沸水鍋中燙過,撈出,濾乾水,待用。
(3)雞連同藥汁加入適當調味料一起用小火燉熟,關火即可食用。

【功效】調理腎氣治療手腳冰冷。

關鍵字: 手腳冰冷藥膳食補中藥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