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心臟血管 心臟術後喘吁吁,愈不運動復健愈惡化!

心臟術後喘吁吁,愈不運動復健愈惡化!

出處/ 2013年4月號/第31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2060
收藏 瀏覽數 : 12060
心臟術後喘吁吁,愈不運動復健愈惡化!

動過心臟手術的人,若怕痛或怕心臟過度負荷而不敢運動復健,多年後心臟機能可能退化到無法自理生活,甚至可能心衰竭。想要恢復體能,運動的時間、強度如何拿捏?家人又該如何從旁協助?

 

老陳與老吳是70多歲的心臟病患者,都在2年前做過心臟手術,手術後老陳為了復健,專程搬到大醫院附近居住,整整做了2年的運動治療,如今已恢復正常人的體能,可以爬山、游泳。而老吳家住南部,離大醫院很遠,所以手術後並未回診,到最近居然連走10公尺的路都氣喘如牛,甚至連蹲下撿東西、綁鞋帶等簡單動作,都頭暈到快跌倒,這些衰退現象令老吳一日比一日沮喪,覺得自己是個不中用的人。

 

復健運動可重建體能
甚至能超越術前體力

隨著壽命延長、高齡化,與代謝症候群的普及,動心臟手術的人口不減反增,於是術後復健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心臟手術後,患者常感覺到體能下滑,容易氣喘吁吁、心悸、胸悶、異常疲倦或頭暈;輕者頂多在爬樓梯時喘不過氣,重者連臥床不動都會喘,久而久之,病人以為未來的人生就得這樣了,長期下來,有人甚至罹患憂鬱症,生活變得沒有品質。

 

振興醫院心臟功能重建中心物理治療長黃心怡說,其實心臟手術後的失能,是可以改善的。術後患者常因痛而不敢動,但長時間不動,體能會衰退,到最後就真的變成不能動了,沒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一彎腰就頭暈等;但若能藉由良好的運動重建體能,體能甚至可以超越手術前的狀態。

 

慎選有氧運動來復健
量力而為增強度

為了不讓運動對心臟造成太大負擔,心臟病患的運動種類要選擇可大量攝取氧氣的有氧運動為主,例如:快走、慢跑、游泳、輕度踏階運動等;之前有媒體報導,心臟病患爬劍潭古道或過長時間慢跑而暴斃身亡,所以即使是快走等較為緩和的有氧運動,也不能過度勉強自己完成。

 

運動強度方面,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文彥提醒,每一次要達到有點費力或有點喘,也就是可以講話卻無法唱歌的程度,才算有效的運動;一般建議每次30分鐘、每周4~7次的運動量,初期患者可能達不到,可先從每次運動10分鐘開始,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及運動強度。

 

至於重量訓練(又稱阻力訓練),例如綁沙包在腳上走路、舉啞鈴等額外加上其他重量的肌肉訓練,建議讓醫師或治療師評估過後再進行,原則上,至少接受有氧運動5周後才能開始重量訓練;訓練過程中切勿憋氣,以免增加心臟負荷而誘發心臟病。

 

專家提醒心臟動過手術的人,一定要經過復健治療,才能恢復體能,若怕痛或怕運動傷害而不敢運動,多年後心臟機能可能惡化到無法自理生活、無法工作,甚至有心臟衰竭的危險。

 

復健之路,需要家人用心陪伴

在成功復健的心臟病人身旁,常有一位用心支持的好夥伴!規律運動說來簡單,但對病人來說,可能是相當枯燥乏味、充滿挫折的過程,一般人運動都難免偷懶,何況是身上有病痛的病人?若家中有接受心臟手術的中老年人,耐心的陪伴是不可省略的付出。

 

實務上,有些歷經心臟手術的病患復健期長達1年多至2年,為了復健,甚至舉家搬到大醫院附近,以便就近到醫院,在專業人員及儀器監控下做復健。家有心臟術後病人,全家都需在安排生活上、心理上、時間上,做出很大的調整。

 

醫師特別提醒家人在漫長的復健過程中,除了對病人付出,也須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當病患有負面情緒或復健苦無進展時,陪伴的家人不要同時也掉入負面情緒的漩渦中,或產生罪惡感,應該多看事件的正面意義,並先調適自己的生活,保持健康飲食、睡眠、盡量規律運動,因為自己健康、愉快,才能給予病患更大的支持,幫他順利完成復健。

 


1分鐘掌握心臟術後
復健3階段

階段1》住院心臟復健,約2周
醫護人員給予衛教,目的是讓病人恢復坐、站、走等基本體能。並教導排痰、呼吸等技巧,避免術後併發症。

 

階段2》術後半年內,每周規律回診進行心臟復健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養成良好運動習慣、調控各項危險因子。建議在各大醫院的復健科,先進行運動心肺功能測試,以評估體能及風險,並據以量身訂做個人運動處方,之後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同時用儀器監測心跳、血壓等生理變化,教導病患在傷口未完全復原的過程中,正確使用肌肉、避免疤痕攣縮,並教導排痰、呼吸等技巧,正確訓練肌肉,以減輕動作過程中心臟的負擔。

病患在出院後的半年內,宜每周2~5次規律回門診接受指導,此階段因為有健保給付,所以費用負擔不大,病情較輕者多能在門診學會運動技巧,並恢復大部分體能。

 

階段3》完成門診復健,改為居家復健

此階段病人應延續在醫院的運動方式,自行在家或在社區中運動,以維持體能。如果此時體能仍然很差,可到大醫院附設的心臟衰竭中心、重建中心做運動,同樣有物理治療師與專業儀器監控,但因全部自費所以費用較高。

 

在居家治療階段,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文彥建議患者,每3~6個月回門診追蹤運動心肺功能測試,以評估自我運動的成效;術後1年以上的病人,通常體能已經穩定,要督促自己規律運動、保持體能,如果懈怠很久後又想運動,應回心臟內科、心臟外科或復健科再評估,追蹤運動心肺功能測試,以評估體能及風險。許文彥醫師指出,有心臟病者最怕突發性心律不整,這無明顯症狀,卻可能在運動過程中奪命,所以事前的運動心肺功能測試,不宜省略。

 

感謝萬芳醫院復健科醫師許文彥、振興醫院物理治療長黃心怡審稿

圖片來源:pixabay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