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親子溝通 孩子防疫在家學習如何提升專注力、寫作業效率?心理師傳授招數

孩子防疫在家學習如何提升專注力、寫作業效率?心理師傳授招數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118
收藏 瀏覽數 : 5118
孩子防疫在家學習如何提升專注力、寫作業效率?心理師傳授招數

九一開學,目前學生仍未打疫苗,加上北台灣又有群聚案例發生,台北市預估約一成學生請防疫假,不過,讓孩子在家學習,孩子易分心也令不少家長煩惱。究竟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哪些指令可能適得其反?不妨參照臨床心理師提供的方法,由大人陪同練習,協助小孩養成習慣,才不會因缺乏章法而沒有成效。

以往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拖延許久才完成,常讓家長苦惱,今年5、6月為了防疫,改為視訊上課,少了老師直接管教,當家長看到小孩視訊上課時拖拖拉拉、易分心,寫作業也以拖待變,難免大發雷霆,鬧得不愉快收場。

用行事曆引導孩子建立SOP
以「少量多餐」方式完成作業

首先,令不少家長困擾的問題是,常見到孩子一下削鉛筆、一下整理書包,過一會兒又跑去洗杯子,總是無法專心完成一件事,再做下一件事。

大安悅兒親子中醫診所兒童臨床心理師李介文指出,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是缺乏規畫能力,建議家長可以協助製作行事曆、流程圖,利用視覺引導孩子建立SOP,並詳細列出人事時地物,例如「晚上9點到書房,請媽媽在聯絡簿上簽名」,讓他們了解做好一件事需注意的細節。

不過,由於注意力時間長短有限,且成人和小孩的大腦認知負荷量不同,成人能一次安排整天的行程,小孩則無法,所以可以先從列出一個晚上的待辦事項做起,或是將一天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段,按部就班完成每一時段的任務。

要注意的是,孩子通常無法同時接受太多訊息,因此家長應避免一口氣下達所有指令,像是「先寫國語作業、再練習數學,接著收拾書包,然後去洗澡」,最好等他們完成一個事項後,再要求其執行下一個事項。

另一個常見問題為,孩子寫作業不專心以至於效率不佳,是否有辦法改善呢?李介文說,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在正常情況(沒有壓力、外在環境干擾)下完成一份作業所需的時間,並衡量其各科能力和作業量多寡,來制定不同的時限。依行為訓練的策略,若孩子能連續兩週,每天都在同一時限內完成作業,家長才可考慮將時限縮短10~20分鐘,循序漸進調整;不宜因為發現孩子某一天能提前寫完功課,便期待他隔天也會有同樣表現,便因此限縮完成時間。

李介文也提醒,「家長對孩子宜先求有再求好,當孩子目前的狀況是平日放學回家後,連作業都寫不完,應避免再要求他們複習課業,否則可能是強人所難,只要穩定執行訓練策略,孩子會逐漸改變的。」

他補充,不一定要依照習作本標示的順序練習,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每一大題的作答先後順序,例如先寫選擇題、再寫填充題,並運用「少量多餐」的概念,將一份作業切割成不同區塊,分數次完成,家長可以用色筆框出範圍,幫助其掌握當前必須完成的部分。

執行5步驟行為訓練模式
家長應避免下達NG指令

李介文提到,臨床上有一種傳統行為訓練方式為「分配與追蹤任務」,若要落實於生活中,家長可以遵循下列步驟:

1.計畫:小孩放學回家後,主動與他們討論、列出應該做的事情。

2.時限:算一下共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再分配完成每件事所需的時間。

3.監督:過程中抽空監督,並觀察孩子是否需要協助。

4.審核:檢視孩子有沒有確實做好每件事。

5.獎勵:最後以玩遊戲或電玩作為獎勵。

上述方法並非要家長當「直升機父母」,無微不至關照小孩的一舉一動,而是如陪同孩子練習騎腳踏車的過程,先在一旁協助穩住車身,當孩子能掌握平衡,再逐漸放手;也就是說,在家長陪伴、監督之下,孩子可以確實完成該任務,才開始試著讓其獨立執行。藉由反覆練習,讓他們學會如何做好一件事,以及逐步熟悉完成日常事務的流程,做到習慣成自然即可。

過程中,家長得確實執行每項要求,不能說話不算話,或者耐不住孩子央求,隨意給予獎勵。此外,有些父母在要求小孩做事時,容易因用語不當招致反效果,李介文在著作的《你的孩子不奇怪》一書中,就列出了常見的NG指令有:

‧「把課本拿出來好不好?」
小孩可以回答「不好」嗎?如果不行,請不要使用問句,讓孩子有機會頂嘴。

‧「我數到三,你給我去洗澡!」
以這樣的語氣命令孩子,容易讓他帶著不甘願的心情去洗澡,倒不如直接說「請你現在去洗澡」。

‧「如果你沒寫完作業,今晚就不要睡了!」
若非真的打算不讓他睡覺,下次遇到同樣的情境,孩子就會知道家長只是說說而已。

大人情緒穩定、以身作則
才能協助孩子改善問題

李介文強調,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僅要用對方法,家長自身的情緒控管也相當重要。不可否認,現代人上班壓力大,回到家還要面對小孩的疑難雜症,難免抑制不住脾氣,但是其實孩子上學的壓力也不小,若在家中的學習過程又遭受責罵、承擔情緒,更容易心生抗拒。

再者,「孩子做不好,一定是有不得已之處」。此時,家長應該如同球場教練,扮演「穩定軍心」的角色,陪著他一起檢視哪裡表現失常、怎麼做比較好,孩子才會進步,重點在於讓他們感受到大人是來幫忙,不是來罵人的。當家長察覺自己快要生氣了,請先離開現場,等到情緒穩定,再試著與孩子溝通。

李介文提醒,凡事都要不斷練習,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才能看到成效,而非「做一次就有效」。但是,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發現孩子行為沒有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建議至門診尋求專業協助。

★更多親子教養好文請看【親子e點通】網站

延伸閱讀:

孩子難早起上學?心理師教你改善拖拉晚睡

從阿嬤家接回孩子後,怎麼調整小孩被寵壞的習慣

家長不再頭痛!專家傳授改善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方法

教過動兒玩出專注力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