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內科",共有69筆資料

照大腸鏡前低渣飲食怎麼吃?更能揪出癌變息肉

大腸鏡檢查前如何吃能徹底清腸、檢查時怎麼止痛、檢查後如何克服腹脹,常令民眾頭痛,事實上,目前不僅有無痛大腸鏡可選擇, 且已有方法降低清腸及脹氣不適,讓預防大腸癌沒有漏洞!
2021-03-15

青少年失眠是成年後憂鬱症、焦慮症前兆?少喝手搖飲能幫助一夜好眠?

調查顯示,超過20%的青少年曾失眠,醫師提醒,青少年不會沒原因失眠,有些精神疾病會在成年早期發病,但在青春期時有病前的潛在症狀,以失眠、憂鬱、焦慮等形式呈現,當失眠問題持續出現,最好儘早治療……
2021-03-11

大腸癌有家族史者只占兩成 預防需破解5大盲點

酗酒、肥胖、糖尿病,都是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患者中約75〜80%的患者沒有家族史,屬於自發性大腸直腸癌。 錯誤的認知常讓民眾掉以輕心,唯有減少篩檢及預防的盲點,才能提早發現與提升治療的治癒率。
2021-03-08

常腹瀉腹痛是腸躁症、急性腸胃炎、闌尾炎還是大腸癌警訊?

常拉肚子、腹痛,到底是急性腸胃炎、大腸激躁症,還是闌尾炎、大腸癌或子宮內膜異位警訊?以下解析常見疼痛的部位和特色,以便在黃金治療時間內處理。
2021-03-02

癲癇發作,怎麼辦?醫師提點發作前,可能出現的8個前兆

拜醫療進步所賜,絕大部分癲癇症患者可透過藥物、手術或其他治療達到完全控制成果,因此交通部也有條件放寬考取汽機車架架限制。醫師提醒,癲癇發作前常見頭暈、心悸等徵兆,及早就醫治療,能有效降低傷害。
2021-02-18

20歲迪士尼男星因癲癇猝逝,癲癇會遺傳嗎?吃藥可治癒?

癲癇是一種腦部疾病,盛行率約每1000人中有4位患者,癲癇病患發生猝死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約10倍左右。究竟哪因素會引起癲癇發作?遺傳的比例?需長期吃藥還是能自然消失?
2021-01-29

50歲後大腦加速萎縮!關鍵階段掌握3件事逆轉失智症發生

隨著年紀增長,50歲過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專家指出,若在罹患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階段仍有機會可逆,預防惡化成失智症。
2021-01-27

50歲開始就要預防失智!用飲食、運動和睡眠,讓大腦凍齡

過了50歲後,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多項研究均指出,飲食型態較佳、有運動的銀髮族,其腦容量較大、認知能力較佳;而體型肥胖(BMI≧30)、腹部脂肪較多者,其腦容量較小、罹患失智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不佳(少於5小時或大於10小時)也較易有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憂鬱的風險。因此,董氏基金會提倡「無齡世代運動」,呼籲民眾從50歲開始,超前部署,透過吃、動、睡三要素,延緩大腦萎縮的速率,讓大腦凍齡,突破年齡限制!
2020-09-01

愛吃高油糖點心、喝飲料,易讓腸躁症、便祕、自律神經失調找上門?

不吃水果,小心腸道卡卡!國建署調查中發現國人飲食不均、蔬果量攝取不足比例偏高,許多上班族的下午茶時常選擇餅乾、飲料、油炸物等點心,長期下來不僅會影響腸道健康,對於身心也會造成影響。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鼓勵民眾,每天攝取兩個拳頭大的水果份量,不僅可以幫助緩解腸道不適的症狀,也能改善負面情緒,讓腸道順暢溜溜!
2020-07-23

「2020戒菸就贏比賽」得獎名單出爐!老菸槍靠醫師一句話,告別31年菸齡,獲首獎30萬元!

「2020戒菸就贏比賽」得獎名單揭曉!得獎組中大多是因為「愛的力量」而立志戒菸,有為了希望身體健康以照顧92歲高齡父親及11歲年幼兒子的,有每天看到重症病患痛苦、甚感健康重要而戒菸的,也有女兒主動幫忙報名並擔任見證人……等等。雖然戒菸的過程並不輕鬆,常會出現精神變差、情緒較為焦躁,但他們多數靠著運動、嚼無糖口香糖、多喝水,或者學習李㼈在「十問十答」短片裡面說的「把菸當作毒品」,加上還有堅定的意志力及家人的愛,來度過戒菸斷癮的不適。
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