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共有5601筆資料

有魅力的個人特質

戀愛的形成,就是透過選擇與被選擇這兩種途徑;而能不能成為佳偶一對,在於彼此是否具備著相互吸引的個人特質。 社會學者認為男女在擇偶時,會受到所處的社會、文化制約;在擇偶過程中,應考慮下列因素:以愛情為基礎,品德、性格相投,身心健康、有上進心,年齡差距以3至 8歲為最佳,教育程度相當、雙方各有經濟能力、身材外貌相稱、家庭背景不宜相差太遠等。 除此之外,人格特質亦是吸引彼此的因素;為此課題,筆者以質化研究,針對與數十位大學生的訪談,採自由表達的方式,以了解在他們心中,何種特質具吸引力。
2010-03-01

狂飆少年,輕鬆父母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總有一段情緒不穩的日子,父母要給予的是耐心、或是一起抓狂呢? 「哥,音響開小聲點,我在做功課耶!」 弟弟大聲抗議著,一面聽音樂、一面上網和朋友聊天的比比,立刻將音響轉小聲點。 比比的「立刻」動作,頗讓爸、媽吃驚,忍不住誇讚道:「不錯喲,哥哥現在懂得尊重別人嘍!」 比比得意地回答:「哼,我『本來』就很尊重別人!」
2010-03-01

推動菸害防制法 一步一腳印,堅持修法,絕不妥協!

1988年,董氏基金會在已故的嚴道董事長帶領下, 與主婦聯盟、新環境、消基會等21個民間團體, 籌組「中華民國拒菸聯盟」, 並由聯盟提出「菸害防制法草案」,公開要求政府立法, 以堅定的決心,展開菸害防制的歷程。 1989年,亞太各國反菸組織響應董氏基金會的呼籲,齊聚台北成立跨國的「亞太地區拒菸協會」(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Tobacco,APACT),宣示結合各國的力量,推動各國菸害防制的立法。1991年,行政院通過「菸害防制法草案」,隨即送請立法院審議,但因菸商的強大勢力,法案於立院一讀通過後即陷入膠著。
2010-03-01

小小納豆,生機無窮?

納豆一直是深受日本人歡迎的長壽養生食物, 由於它的味道過於獨特,在台灣並非人見人愛, 直到專家發現「納豆激酶」的神奇功效後, 納豆又漸漸成為保健食品的明星, 小小納豆究竟有何魅力,是否真的神奇,一同來品味吧。 最近走進超級市場,冷藏架上多出許多日本來的新鮮貨,那就是近來非常熱門的健康食物──納豆。
2010-03-01

抗痘藥物和憂鬱症相關?

根據《臨床心理期刊》中一篇研究,抗痘藥物中的主要成分「羅可坦」(isotretinoin),導致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提高兩倍。不過,這風險仍然很小。 加拿大孟翠爾市聖塔賈斯汀慈善大學研究中心的亞尼克.貝瑞得博士所帶領的研究團隊表示,「憂鬱症可能是『羅可坦』治療中稀有的副作用,現在的指導手冊可能應將病患的精神狀況評估列入『羅可坦』治療的警語中。」這也是第一次在控制的研究中發現「羅可坦」和憂鬱症有顯著關連。
2010-03-01

離島特色醫院-戰地,鬼斧神工的花崗石醫院

你可知台灣本島極東、極西、極南、極北的地區醫院在哪?內部空間有什麼特色?離島醫院又呈現怎樣的風貌? 《大家健康》延伸走訪了台灣本島極東的蘇澳榮民醫院、極西的新生醫院、極北的公祥醫院、極南的行政院衛生署屏東醫院恆春分院,以及金門建造在花崗岩層內兼具醫療與戰備考量的花崗石醫院。「在地化」的發展策略,讓它們的空間規劃保有醫療演進的足跡,也融入當地的景觀風貌,邀您一同體驗 不一樣的醫療風情。 大學時代來自死黨口中的金門神秘風情,令人嚮往不已。然而,這份近在咫尺且短短50分鐘的旅程,卻在十年後轉換工作的空檔,始有機會成行。當飛機緩緩降落時,從空中鳥瞰這片海水圍繞、綠意盎然的島嶼,心中有股莫名的悸動,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金門」。
2010-03-01

家有憂鬱少年,父母如何調適身心壓力?

得知孩子有憂鬱症,父母的情緒很難不受到影響,當情緒陷入低潮,怎麼洩洪之後,再出發。
2010-03-01

10大協助孩子跨越憂鬱心海的提議

家有憂鬱兒,是親子無法承受之重,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跳脫憂鬱漩渦?
2010-03-01

當孩子迷失於憂鬱幽谷,該怎麼幫他?

九成的青少年憂鬱症是由父母發現, 愈早治療,愈能避免遺憾。 當發現孩子有憂鬱症傾向,你會採取什麼行動? 心如一早起來,看到女兒幼君的頭頂又是一片禿,心裡一沉,忍不住衝口而出:「你怎麼又拔頭髮?不是告訴你不要再拔了!」 女兒的手,不自覺地撥弄已剪得夠短的頭髮,若無其事地說:「沒有呀,只是摸一摸,頭髮就掉了嘛,我怎麼知道!」
2010-03-01

孩子愁什麼?

年輕不再和無憂無慮畫上等號, 台灣七年級生每5人就有1人有嚴重的憂鬱傾向, 自殺已成為國內青少年十大死因的第三位, 青少年的憂鬱容易隱藏在哪些行為背後? 父母又該如何察覺孩子為憂鬱症所苦? 愈來愈多青少年談論憂鬱,老把煩死了、快要爆炸了、不想活了或鬱卒掛在嘴邊。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在91年發表的「青少年主觀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的相關性調查」中發現,七年級生每5人就有1人有嚴重的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
2010-03-0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331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361362363364365366367368369370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80381382383384385386387388389390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30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461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47147247347447547647747847948048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90491492493494495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30531532533534535536537538539540541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55155255355455555655755855956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