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共有1563筆資料

彭政閔代言親子康健身心計畫,鼓吹親子運動讓青少年情緒更穩定,不易憂鬱

有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習慣嗎?運動不僅有益身體健康,親子一起運動還能提升彼此的心韌性,讓親子身心更健康。根據董氏基金會2020年調查指出:與父母一起運動的孩子,其情緒穩定度較高,在董氏基金會2013年的調查也顯示,父母每週與孩子運動的次數越多,父母越不容易出現憂鬱情緒。
2020-10-06

該如何協助「產後憂鬱症」的親友?家人或朋友的陪伴指南

懷孕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情。然而,生產時的痛苦、照護新生兒的筋疲力竭、體態的改變、與伴侶或家中長輩對孩子教養方式的衝突……等等,都可能讓這份喜悅變成一連串的壓力。有部分的新手媽媽在生產過後,會出現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定的現象,社會新聞上也時常報導,有些媽媽因產後憂鬱症而引發自傷、自殘或傷害孩子的悲劇,像是日前不幸身亡的日本女星竹內結子,就疑似產後憂鬱症而輕生,留下八個月大的孩子。究竟該如何察覺周圍是否有產後憂鬱的親友?並協助她們遠離憂鬱漩渦?
2020-09-29

產後情緒低落怎麼辦?新手媽媽這樣做,避免產後憂鬱症!

有「日劇女王」、「笑顏女王」之稱的日本女星竹內結子,疑似因產後憂鬱症,在家輕生死亡。有人說,「生過孩子的女人,人生才算完整」,從女人轉變成母親,這十個月的蛻變,往往讓女人更加成熟。但除了身份的轉變,女人生完孩子後,身體也會發生各種變化;國健署報告指出,10位產婦就有1位有「產後憂鬱症」,約3~8成的人產後出現情緒低落。身為新手媽媽,該如何避免產後出現負面情緒,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2020-09-29

自我情緒處理能力不同,受到霸凌的反應也不同

由奧斯卡影帝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DC反派電影《小丑Joker》,令不少觀眾印象深刻!片中成功地將小丑的掙扎描繪出來,呈現了反社會人格養成的可憐之處。究竟長期被霸凌、欺負,會不會造成人格扭曲、甚至出現反社會人格?一項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認為,霸凌的受害者在日後出現健康和社會問題的風險較高,但是「情緒能力(emotional competence)」可能是影響霸凌受害者是否因霸凌帶來負面影響的重要因素。
2020-09-29

治不好的皮膚問題,都與你的情緒有關?

你知道嗎?許多皮膚病的形成、發展、加重、減輕,居然也和情緒有著密切關係。正因為如此,在治療上才特別困難,於是醫學界就流傳「外科不治癬,內科不治喘」的說法。這裡的癬泛指皮膚疾病,意思是說,皮膚病和哮喘病都是難治之病,因為醫生可以治你的病,但控制不了你的情緒!
2020-09-29

日本女星竹內結子疑產後憂鬱自殺!五分之一憂鬱媽咪不求助,怎麼調適育兒壓力?

日本高人氣女星竹內結子9月27日自殺辭世,享年40歲。有報導指稱,今年一月才生下第二個兒子的她,因育兒備感壓力,有產後憂鬱跡象。根據2018年1月發表於《婦幼衛生期刊》的研究指出,有21%罹患產後情緒疾患的新手媽媽,未能向醫療照顧提供者主動尋求幫助,此外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媽媽認為,社會支持不足。不少新手媽媽面對育兒初期的手忙腳亂,周圍親友注意力的轉移、身材無法恢復……等,可能感到憂愁而開心不起來,身旁的人不妨主動多點關心!(2020年9月27日更新內容)
2020-09-27

睡不好、失眠與青少年憂鬱症有關?

一項發表於《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睡眠不佳的青少年在日後更有可能出現心理健康的問題。
2020-09-24

政府開放用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之美豬進口,檢驗標準有漏洞?幼兒飲食安全誰把關?

台灣將在2021年元月起放寬美豬進口管制,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健康隱憂再度引發關注。董氏基金會呼籲,台灣攝食豬肉習慣與西方大不同,在長期健康影響方面,應更嚴謹且充裕討論後再做開放,為此,董氏也提出三大疑慮,盼政府能正視,暫緩美豬進口!
2020-09-22

人氣歌手霸凌同學外流私密片:網路霸凌就算源自「玩笑」,仍是殘忍的暴力

23歲人氣歌手高爾宣日前驚傳霸凌同學黑歷史,遭指控強拍同學裸體影片,並到處流傳,導致對方身心受創、罹患憂鬱症。沉寂兩天後,高爾軒於IG發出8分多鐘的影片解釋並道歉,強調當下是覺得好玩才將影片傳給同學看,沒想到會引發後續風波。事實上,像這種因為開玩笑引起的霸凌事件,並不在少數!研究發現,網路霸凌一開始並不是全都以傷害某人為目的,有些人認為只是開玩笑或隨意評論,但對接收訊息的人而言,那可能是殘忍的暴力。當心別在無形之中,成為網路霸凌的加害者,「網路霸凌」造成的傷害,超乎你的想像……
2020-09-22

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不幸猝逝!1分鐘檢測是否為高危險群

曾跟董氏基金會多次合作,2009年拍攝校園憂鬱症防治宣導公益短片《黑潮》、2013年擔任校園運動紓壓活動樂動少年養成計畫代言人的36歲藝人「小鬼」黃鴻升,鬼門關當天驚傳猝逝家中,上周五完成遺體解剖,死因初判為「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根據統計,主動脈剝離發生後每小時即增加1%的死亡率,至少半數病人在病發後48小時內會死亡。究竟主動脈剝離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哪些人容易發生?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高危險群?又該怎麼預防呢?
2020-09-22